第571部分(3 / 4)

小說:萬歲約阿希姆 作者:南方網

海莫夫立即透過無線電向指揮部報告了這些情況,然後請纓前去追蹤阿拉伯暴徒的蹤跡。這個時候,他的搭檔薩哈從座椅後面的工具箱裡摸出兩枚手雷,咬牙切齒地嘀咕著“要讓他們為此付出代價”。

民兵指揮部很快批准了海莫夫的請纓,並叮囑他們絕對不能在飛行中動用任何武力,以免引起阿拉伯王國官方警惕。看著薩哈將手雷塞進上衣口袋,海莫夫無奈地搖了搖頭,他很清楚真正的航空炸彈是何等威力,普通手雷除了給阿拉伯人制造一些驚嚇之外,並不能夠起到什麼作用。

與此同時,在特拉維夫各處民兵集結點,聽聞卡夫卡遭到阿拉伯武裝分子襲擊的猶太民兵們自聚攏而來。他們個個義憤填膺,許多人都覺得應該調派“飛行軍”前去馳援卡夫卡。“飛行軍”可不是空中部隊的意思,而是利用現代化交通工具進行快機動的精銳戰力。這支武裝總共有四百人,就裝備和訓練狀況而言,已經出了普通民兵的範疇,成為介於民兵和職業化軍人之間的特殊存在。在特拉維夫,運輸公司專門為“飛行軍”改裝了一批公交車和卡車,再加上財閥富商們捐資購買的輪式裝甲車輛,基本實現了行軍機械化,必要時能夠迅抵達城區及周邊的任何一個猶太人聚居區,但跟真正的機械化部隊相比,還存在質的差距。

當猶太民兵們以希伯來語進行討論並宣洩情緒的時候,德米洛克和他的同伴們一語不地值守在各自的崗位上。平日裡訓練,德米洛克他們無論是說土耳其語還是德語,民兵們基本上能夠領會——倒不是因為猶太人個個都是語言天才,而是兩千年來,猶太人流散世界各地,為了生存而努力適應當地的語言、文化,同時出於他們堅定的意識信仰而延續著本民族的語言傳承。在特拉維夫這樣的猶太移民聚居城市,一大群猶太人當中通常會有懂土耳其語或德語的,在接受軍事訓練的時候,等他們領會了教官的意思,再以希伯來語轉述給其他人,同時輔以動作演示,基本能夠達到訓練效果。

日出之後,最新的訊息從民兵指揮部傳來,那夥阿拉伯暴徒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而據遇襲的猶太居民描述,這群暴徒的人數約有四五百人,基本上是騎馬而行,有刀有槍,還有幾輛武裝卡車。見他們聲勢浩大且攻擊迅猛,卡夫卡的猶太民兵沒有進行抵抗,孰料這些傢伙殘暴蠻橫,幾乎將整個村鎮洗劫一空,甚至把居民家中的存糧都統統搬走了。

稍晚些時候,另一個壞訊息傳來,襲擊阿莫納的那股阿拉伯暴徒正準備向另一個名為阿莫納的猶太人村鎮動攻擊,更糟糕的是,據說他們會合了另一股暴徒,人數幾乎增加了一倍。

黃昏之前,猶太復國主義執委會和特拉維夫民兵指揮部共同做出決定,調派3oo名愛爾蘭外籍兵團戰士,偕同“飛行軍”一同前往阿莫納鎮設伏,狠狠殺一殺這些阿拉伯暴徒的銳氣。

生意場上,猶太人之所以無往不利,跟他們的精明眼光和果斷作風有很大的關係。“飛行軍”迅集結完畢,乘車開拔。愛爾蘭外籍兵團計程車兵們則由自前來的貨車司機、私家車主們駕車送往阿莫納。及至夜幕降臨,7oo多名精銳戰力已悉數抵達了這座距離特拉維夫三十多公里的猶太人村鎮。

這時候,海莫夫和他的搭檔再度起飛,並將飛行高度穩定在8oo至1ooo米。fi…6o固然是一款純粹的民用********,但提起它的姊妹機fi…65,那可是戰場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熟面孔——自1934年服役以來,fi…65一直是德國6軍制式的戰場校射/聯絡/偵察機,無論是在乾燥的西亞,寒冷的北方,還是在潮溼溫潤的大西洋島嶼,只要有德國6軍駐紮的地方,基本上都能夠見到fi…65輕盈平穩的身姿。fi…6o與fi…65不僅僅是代號相近,構造和效能也相差無幾。當它們飛行在千米空域時,地面上的人很難透過聲音察覺到它們的存在,現役戰鬥機也很難攔截這種飛行度緩慢且對飛行場地要求極低的簡易飛行器。

剛抵達阿莫納上空,海莫夫跟他的搭檔並沒有現任何異常。盤旋近一個小時,東北方突然出現了一條蜿蜒的“火蛇”,那想必是擎著火把趕路阿拉伯武裝分子。猶太飛行員立即將情報通報給了在阿莫納設伏的“飛行軍”指揮官比滕上校,此君早年在英國6軍服役,二戰結束後加入美國籍,接著又在美國6軍幹了六年,直到被猶太復國運動主要領導者之一、猶太復國主義執委會主席本…古裡安說服,攜家帶口移居特拉維夫,並且一手組建了這支在猶太人世界聲名鵲起的“飛行軍”。

“全體警戒!準備戰鬥!”比滕上校站在車頂上高聲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