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地區如入無人之境的敘利亞軍隊並沒有把猶太人武裝看在眼裡,他們以十數輛裝甲戰車為先鋒,大股步兵緊隨其後,未實施炮火壓制便呼啦啦地湧了過來。缺乏經驗的猶太民兵們依舊沒能沉住氣,不等對方步兵全數進入槍彈射程就開了火。這一次,“尼古拉”營的俄籍官兵沒有任何的含蓄,直接以機槍和迫擊炮火力招呼暴露在開闊地帶的敘利亞人,並以8o毫米口徑的車載無後坐力炮射破甲彈,當場摧毀了近半數的敘利亞裝甲戰車。
守衛者乎想像的強悍火力給了敘利亞先遣部隊悶頭一棍,損兵折將的敘利亞人展現出了正規部隊訓練有素的一面,他們先是示敵以弱,故意讓撤兵顯得散亂不堪,同時在側翼埋伏了未投入進攻的預備隊。見守衛者沒有前來追擊,他們井然有序地收攏部隊,在炮火射程之外就地挖設工事,當天沒有再向哈代拉動哪怕是試探性的攻擊。
臨近黃昏的時候,猶太民兵組織的偵察機在哈代拉以北現了大約一個旅的敘利亞軍隊正向南行進,按照正常推算,這支敘利亞軍隊在跟先遣部隊會合後,最遲會在次日清晨對哈代拉動攻勢,進攻一方不但握有3…4倍的兵力優勢,還有一定數量的迫擊炮和步兵炮投入戰鬥。眼看一場惡戰在所難免,猶太民兵組織決定將留在哈代拉的居民連夜撤往特拉維夫。數十輛公交車和貨車及時從特拉維夫趕到哈代拉,帶來了5oo多名民兵和3oo多名“尼古拉”營戰士,把哈代拉所有的老弱婦孺全數撤走。接下來整整一夜,猶太民兵和效力於愛爾蘭外籍兵團的俄籍官兵們都在挖掘和鞏固工事,及至天明,一座原本整齊潔淨的海濱城鎮已然變成了壕溝縱橫、障礙遍地的要塞區。
趕在天亮之前,特拉維夫猶太民兵的第一裝甲中隊也趕到了哈代拉支援戰鬥。這個中隊裝備了2輛“巡邏兵”和8輛“重步兵”,各戰車組乘員都是第一批戰車學員中訓練水平最好的。在聯合作戰參謀部的指揮下,這些戰車沒有直接開入城鎮,而是在右翼的農莊裡以庫房和灌木林埋伏下來。
天亮之後,對面的敘利亞人沒有急匆匆地動進攻,而是一邊不急不忙地生火造飯,一邊以重迫擊炮和步兵炮對哈代拉展開炮擊。八時許,敘利亞官兵吃完了早餐,而從敘利亞方向飛來的戰機編隊也恰好抵達。飛機加火炮的一通狂轟濫炸,幾乎把哈代拉變成了瓦礫堆。在愛爾蘭外籍兵團官兵的教導和幫助下,大多數猶太民兵都在陣地後方的掩體裡躲過了炮火和炸彈的殺傷,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被這樣的陣仗嚇得不知所措了,等他們回到陣地,眼見數千敘利亞士兵以浩大的散兵陣列推壓過來,沒幾個人不是哆哆嗦嗦。縱然如此,這些自小接受猶太教義薰陶,厭倦了顛沛流離也受夠了外族欺凌的猶太戰士們沒有一個擅自逃跑的,所有人都一動不動、一聲不吭地握著武器,等待著射擊的指令。
一千米、八百米、五百米……敵人越來越近,裝甲車輛的轟鳴聲清晰入耳,沙沙的腳步聲彙整合片,猶如秋風吹拂枝葉。為了儘量掌控局面,“尼古拉”營的俄籍戰士們除保留一個連集中使用外,其餘人員全部分散到了各猶太民兵分隊,在他們的帶領下,猶太民兵們紛紛子彈上膛,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了前方的敵人……
第119章 大衛的鐵騎 下
清晨,千瘡百孔的巴勒斯坦北部海濱小鎮哈代拉槍炮聲驟起,從守衛者的槍膛中傾瀉而出的子彈以狂風暴雨之勢襲向那些自正北和東北兩個方向滾滾而來的敘利亞軍隊。頭戴鋼盔、身穿黃綠迷彩軍服的敘利亞士兵頓時人仰馬翻,而在步兵無法繼續跟進的情況下,領隊突擊的戰車和裝甲車紛紛止步,或原地射擊,或緩慢倒車。於是,敘利亞軍隊的進攻如同海浪撞上岸堤,所有的勢能都在瞬間遭到了瓦解……
在愛爾蘭外籍兵團“尼古拉”營兵士們的帶領下,守衛者一方很快停止了射擊。因為在炮火射程之內,那些倖存下來的敘利亞士兵一個個都匍匐下來,多數人都能夠利用地形的起伏來保護自己免遭槍彈直射,同時儘可能降低了敵方炮火的濺射傷害。
老鳥跟菜鳥、正規軍人與武裝暴徒的區別,透過這些細節便能夠一覽無遺!
見守衛者的火力遠比預想的強大,敘利亞指揮官毫不遲疑地中止了地面攻勢,轉而以炮兵實施火力壓制。只見敘軍進攻出陣地後方焰光閃動、白煙升騰,炮彈劃空而過的尖銳嘯聲隨之響起。不等哈代拉的守衛者從一線陣地撤回到相對安全的掩體裡,整個鎮子便重新籠罩在爆炸產生的烈焰與濃煙當中。
這一次,敘軍二十多門野戰火炮和相當數量的重迫擊炮一口氣打了半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