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神秘兮兮的基洛夫級巡洋艦從該級巡洋艦的艦型輪廓、技術效能以及誕生時間、建造度來看,蘇俄海軍工程師肯定是從英國的勇敢級大型巡洋艦身上汲取了寶貴經驗,所以其艦型也應當定義為“大型巡洋艦”更為恰當。西方同盟國獲得的有限情報表明,基洛夫級巡洋艦採用了跟勇敢級相同的英制mk28型雙聯裝2o3毫米艦炮和帕森斯蒸汽輪機,火力和射程都對普通輕巡洋艦具有壓倒性優勢,但裝甲防護水平仍屬輕巡洋艦級別,最大航稍遜於同期建造的輕巡洋艦,活動半徑則有可能優於普通輕巡洋艦。
“能在北海見到你們非常榮幸,祝你們航行順利。”愛爾蘭海軍旗艦以燈語訊號問候對方,而後丟擲己方要求:“需要提醒的是,我國在前方海域實施海上勘測,勘測設施可能威脅到往來船隻的安全,請你們調整航向繞行。”
這一次,俄國戰艦過了好幾分鐘才來燈碼訊號:“我們會對自己的航行安全負責。??。??‘co?m”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頗顯生硬的回應。見對方沒有調整航向的意思,“貝爾法斯特”號帶著“斯托克斯”號快右轉,它們在海面上劃出一道長長的弧線,將左舷展現在對方面前,所有主炮都轉動了一定的角度,但沒有將炮口直接對準蘇俄艦艇。
兩艘蘇俄艦艇繼續南行,雙方的距離不斷縮減,兩艘愛爾蘭艦艇先一步駛過,俄國人的“基洛夫”號則從愛爾蘭輕巡洋艦“斯托克斯”號留下的水痕上橫切而過,這時兩艘巡洋艦之間的距離不足百米,而兩艘主力艦相距不過五六百米,雙方戰艦的輪廓線條乃至許多細節都清楚映入對方官兵的眼簾!
“貝爾法斯特”號的戰鬥艦橋裡,身高近一米九的沃爾特斯表情凝重地望著視線中的俄國戰艦,彷彿看到了兩個渾身酒氣的俄國大漢。作為愛爾蘭本土出身的新一代海軍將領,沃爾特斯在成長過程中掘並著重培養了剛毅、果決、冷靜的品格,憑著紮實過硬的軍事素養,他冷眼觀察並判斷現場局勢:貼身近戰,愛爾蘭編隊能夠以魚雷取勝,拉開遠戰,兩艘愛爾蘭戰艦擁有射擊精度和射優勢,也就是說,兩艘愛爾蘭戰艦在噸位略遜的情況下反而擁有戰術優勢,但俄國人的性格偏偏是橫蠻不講理的,他們的魚雷和炮彈同樣致命,一旦雙方生直接衝突,恐怕就是玉石俱焚的結果
權衡利弊,沃爾特斯迅做出應對:一面令編隊右轉,再度從對方航線前方橫切而過,一面令通訊官將自己現場拿捏的陳述和意見給海軍參謀部。
且不說海軍參謀部的值班軍官能否在第一時間聯絡上參謀長等主管將領,就算立即接獲報告,他們也不能立即做出最終的決定,必須盡報告國防大臣和國王陛下,這些環節需要時間,若要透過外交渠道跟蘇俄方面溝通,或是與德國高層會商,那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了……
建成服役之時,沙俄的甘古特級戰列艦最大航接近25節,居然比德國的“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還要快,然而此後二十餘載,兩者的命運卻截然不同。如今服役於蘇俄海軍的四艘甘古特級可謂老態龍鍾,其作戰效能遠未恢復到服役後的最佳狀態,開足馬力也達不到當年風馳電掣的度,轉入愛爾蘭海軍服役的“馮…德…坦恩”也即“貝爾法斯特”號先後進行了兩次現代化改裝,綜合作戰效能較“出廠狀態”有了約5o%的提升,不論艦況還是官兵素質都較為理想,而且在整體噸位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極限航還略有增加。
這樣一來,雙方的效能就出現了剪刀差。
“貝爾法斯特”號的轉向動作一如既往的靈活飄逸,新銳的“斯托克斯”號緊緊跟隨其後,這時候小編隊的航已經提升至24節,比對方的現時航快了一半,因而能夠遊刃有餘地重新搶到俄國艦艇身前。在沃爾特斯的直接指揮下,“貝爾法斯特”號從“基洛夫”號前方百多米處駛過,而“斯托克斯”號則勇敢地從“基洛夫”號與那艘桅杆上懸掛紅旗的甘古特級戰列艦之間穿過。要知道艦艇不同於行人或者汽車,它們無法在短短几秒之內改變航向航,若是計算有誤或者忽略了某個細微的因素,就有可能狠狠地撞在一起所以友艦在演習或作戰中生碰撞的事件屢見不鮮,而且動輒重傷甚至沉沒。
愛爾蘭人依仗高的技戰術水平玩了一把心跳,俄國人自然要跟著心驚肉跳一回,在“貝爾法斯特”號和“斯托克斯”號駛過之後,兩艘蘇俄戰艦上都能看到水兵們憤怒揮拳。
見兩艘俄國戰艦依然不肯改變航向,沃爾特斯指揮他的編隊再一次調頭駛來。愛爾蘭海軍雖然沒有這一先例,但他們的國王約阿希姆一世陛下卻是日德蘭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