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會把他們派到戰鬥一線來,且不給予他們任何的管轄權和決策權。
“即便我們主動避戰,又或是以艦炮跟敵艦交火,難道義大利人就對我們裝備制導式反艦火箭彈不加提防了?這種革命性的技術,就如同無畏艦和航空母艦一樣,促使既有的海戰模式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德國、美國、日本都在極力跟進,義大利人不會視若無睹的。”
中尉軍官想了想:“您分析的確實很有道理,剛剛是我唐突了,非常抱歉!”
莫洛伊擺了擺手:“無論是主炮搭配雷達火控系統也好,還是單純使用‘凱伊之箭’也罷,對付區區幾艘義大利輕巡洋艦並沒有什麼難度,我真正擔心的是義大利人的的潛艇。”
在“梅爾頓”號減速搶修期間,“法爾”號始終以巡航速度在附近海域盤桓,此時上有預警機值守,下有艦載雷達警戒,他們不必擔心敵人的水面艦艇或是航空部隊突然來襲——夜間轟炸的特性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掩蓋意軍轟炸機速度慢、防禦弱的缺點,但完備的火控雷達體系和成熟的無線電近炸引信能夠保證艦艇防空火力“晝夜無恙”。正如莫洛伊上校說說,這支雙巡洋艦編隊最大的安全隱患在於它們的反潛能力非常薄弱,一旦遭遇義大利潛艇,情況就很是不妙了。
戰場局勢不但瞬息萬變,而且往往是怕什麼來什麼,就在“梅爾頓”號搶修工作接近完成之時,艦上的聲吶系統便探測到幾公里之外有疑似潛艇的不明物體靠近,艦員們剛剛拉響反潛警報聲,值守在被動式聲納裝置前的操作員便急忙大叫道:“左舷前方發現魚雷來襲!”
第159章 細節處見真章
發現海面上疾馳而來的魚雷,“梅爾頓”號指揮官一面指揮艦艇緊急轉向,一面下令左舷的八管火箭式深彈/煙霧彈發射器應急發射。只待操作人員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引數設定,八枚零延時設定的火箭式深彈便在五秒之內發射出去,轉瞬過後,它們在舷側數百米海面構築起一道特殊的防禦屏障。
這一陣猛烈爆炸,頃刻打破了夜的沉寂,令兩艘新聯合王國海軍巡洋艦上的三千多名官兵意識到他們的處境遠比預想的艱險;爆炸掀起的水浪在空中化為飛沫,紛紛揚揚,在“梅爾頓”號的探照燈下泛著五顏六色的光澤,艦上的瞭望人員瞪大了眼睛,苦苦搜尋魚雷的蹤跡,而在這艘輕巡洋艦的聲吶室裡,佩戴資深士官長臂章的聲吶操作人員在短暫的間隔後重新投入工作,藉助精密儀器追蹤水中的危險目標。
“方位060,魚雷兩枚,距離我們還剩500米!”
在這個竭力保持鎮定的聲音從聲吶室傳出後,艦橋上的氛圍出現了剎那的僵滯,緊接著,一個嘹亮有力的聲音向戰鬥崗位上的官兵們發出射擊指令。片刻過後,戰艦左舷的5座雙聯裝20毫米機關炮和3座雙聯裝40毫米機關炮爭先恐後地發出震耳的咆哮聲,近防火力在舷側海面形成了一道道阻攔彈幕。
深彈阻攔、近防炮火、機動規避,“梅爾頓”號官兵使出了渾身解數,可魚雷作為跟水雷齊名的兩大艦船殺手,自誕生以來就一直是海戰利器,人們迄今沒有找出有效的破解之法。所幸的是,那兩條魚雷最終從艦尾後方水域穿過,其中一條距離螺旋槳僅有十幾米!不過,來自水下的危險並未就此解除,一轉眼的功夫,又有兩條魚雷被聲吶員發現,而且從聲吶系統接收到的異常訊號波當中,初步判斷出這是義大利人的主動式聲導魚雷。
在功能強大的紅龍級驅逐艦上,裝有專門用於干擾聲導魚雷的裝置,但此行並沒有這類“帶刀護衛”隨行,巡洋艦在反潛方面的先天不足畢現無疑。
為了擺脫接踵而至的攻擊,“梅爾頓”號拼命加速,並且連續進行大角度的轉向機動。經過一番更為充分的準備,艦員們從右舷發生了一波火箭式深彈,試圖引爆或毀壞敵方魚雷,但這種能夠有效對付敵方潛艇的武器依然沒能發揮奇效,敵人的魚雷依舊快速襲來。少頃,艦員們又從左舷發射了一波火箭式深彈,並以經過充分預熱的艦舷機關炮展開攔截射擊,密集的嘶吼聲隨之響徹海面。
在探照燈強光的映照下,那兩條義大利魚雷在海面下時隱時現。
看著白色的魚雷航跡不斷逼近,艦橋上的愛爾蘭軍官們只來得及哀嘆一聲“真該死”,便覺這世界一陣猛烈的震動搖晃,巨大的、刺痛耳膜的爆炸聲頃刻襲來……
在艱難避過了三條魚雷之後,“梅爾頓”號究竟沒能躲過這第四條——魚雷命中了這艘輕巡洋艦的左舷後部並爆炸。放在三十年代以前,別說是巡洋艦,即便是戰列巡洋艦甚至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