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有句古語,君子有不戰,戰必勝!”夏樹道,“你們若想要拖住阿拉伯王**隊,就得想方設法打贏你們與之交的第一仗,就如同你們在哈代拉之戰所做的。”
思量片刻,梅厄和羅斯柴爾德勳爵不約而同將目光投向埃澤爾,年輕的魏茨曼先生毫無懼色道:“根據我們的情報,阿拉伯王國將戰鬥力最強的近衛騎兵師部署在了拉姆拉,他們移動速度很快,而且擅長野外作戰,若他們的目標是雷霍沃特這樣的城鎮,那我們還有會依託陣地阻擊他們,可如果是在開闊地帶與之交,除非有現代化的裝甲部隊擔當主力,否則勝算極低。”
夏樹頓了頓:“外籍兵團所轄‘維京’營業已全員抵達特拉維夫,最鋒利的劍交到了你們,能否一劍封喉,全憑你們自己發揮了!”
埃澤爾若有所悟,梅厄則插話道:“哈代拉之戰,愛爾蘭外籍兵團的戰鬥力確實有目共睹,能夠挫敗敘利亞第步師,‘尼古拉’營當居首功,這‘維京’營既然深受陛下推崇,想必戰力猶在‘尼古拉’營之上,只是不知阿拉伯王國近衛騎兵師與敘利亞陸軍第步師孰強孰弱?”
夏樹仰頭笑道:“一個是以傳統騎兵為主,訓練有素、驍勇陷陣但已落後於時代,一個是以戰車為先鋒、步兵為主力、火炮為支援,得入現代化戰爭之門檻,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阿拉伯王國的正規部隊,不似敘利亞軍隊那般身經百戰,第次阿拉伯獨立戰爭能夠獲得勝利,不僅受益於他們在前兩次獨立戰爭得到的經驗教訓,更得益於奧斯曼帝國的衰敗與內耗。十年來,阿拉伯王國政府軍的建設發展幾乎沒有像樣的成果,他們的部隊迄今仍存在美械和意械之分,這給裝備維護和後勤供給帶來了額外的麻煩。
設計製造於20年代末、0年代初的美製m輕型戰車和m4型戰車依然是阿拉伯王國裝甲部隊的主力裝備。在此前的巴勒斯坦武裝衝突,這些美製戰車屢次被敘利亞軍隊的德制戰車揍得找不著北,阿拉伯王國計劃斥巨資購置幾百輛裝備60倍徑5毫米炮的德制“條頓騎士”,但經不住義大利人的忽悠,最終跟義大利簽訂了購置型戰車的合同,結果以義大利人富有浪漫主義的製造效率,大半年下來才交付了四五十輛,還不夠裝備一個型戰車營。
第130章 狂戮 上
阿拉伯馬,大馬士革鋼刀,放在中世紀,這樣的坐騎跟武器都屬於頂級配置,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人類已經邁入電氣時代,機械技術的成熟和自動武器的普及帶來了全新的戰爭模式,可是,阿拉伯王國的軍隊統帥和各級軍官們非但沒有從歷次巴勒斯坦衝突中領會到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反而對本國武裝力量的裝備水平保持著迷一般的自信。
被視為阿拉伯第一勁旅的近衛騎兵師,大概是這個時代最後一支師級規模的純騎兵部隊,他們擁有7000多名驍勇善戰的騎兵和4000多名吃苦耐勞的輔助作戰人員,裝備9000多匹馬和5000多頭駱駝,而且比照一戰前後列強國家的騎兵部隊,配備了相當數量的馬拉機槍和馬拉火炮。這等規模的騎兵部隊,所到之處自是聲勢浩大。衣飾鮮豔的騎手們配著戰刀、揹著步槍,耀武揚威地穿城過鎮,炮手們坐在六匹馬拉的炮車上風馳電掣,此情此景,總是讓阿拉伯人心生自豪,以至於目空一切,無所畏懼……
正如作戰經驗豐富且頭腦靈活的西方將領們所料,阿拉伯王國的軍事高層決意用武力擺平不安分的巴勒斯坦猶太人,斷絕他們建立猶太人國家的念想。就在阿拉伯王國官方代表以《猶太復國綱領》為證向國聯控訴猶太人蓄意分裂國家之時,駐紮在小城拉姆拉的近衛騎兵師率先行動起來,2000多騎的先遣部隊只用了一個多小時便橫切猶太人城鎮雷霍沃特通往特拉維夫的兩條公路,在足以阻斷公路的位置佈設機槍和火炮。緊接著,近衛騎兵師的主力部隊浩浩蕩蕩地殺奔雷霍沃特,用密集的馬蹄聲和滾滾揚塵威嚇據守此地的猶太軍民。
在阿拉伯騎兵出現之前,雷霍沃特的猶太民兵便已依託環城公路修築了完整的防禦工事,並及時獲得了從特拉維夫運來的槍械彈藥,包括萬發機槍子彈,只要部署妥當,足以應付數千阿拉伯騎兵的衝擊。
除了這些槍械彈藥,來自特拉維夫的援助力量還包括愛爾蘭外籍兵團“維京”營的8輛“灰鼠”輪式裝甲偵察車,這些六輪裝甲車搭載一門20毫米機關炮和兩具100毫米反戰車火箭,並配備了兩套六聯裝煙霧彈發射器,與“巡邏兵”輕戰車一道擔負著裝甲偵察/巡邏任務,並具備較強的火力支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