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部分(3 / 4)

小說:萬歲約阿希姆 作者:南方網

被列強國家所重視,專用於運載原油的船隻越造越多、越造越大。事實上,大型油輪不僅符合安全標準,而且具有建造和運營的成本優勢:通常建造一艘5萬噸級的油輪需要11萬噸鋼材,建造5艘萬噸級油輪則需要2萬噸鋼材,而且油輪越大,單船單次航行可運送的原油量越多,每噸運量的燃料消耗均值就越低。這些原因促使大型油輪自20年代中後期開始興起,二戰結束後,大型油輪的建造很快迎來了一個期。至1945年,歐洲各國總共擁有86艘超萬噸油輪,載重能力最強的是德國人建造並擁有的5艘歐羅巴級,其載重量達到82000噸,其次是愛爾蘭王國建造的9艘自由級,載重量達到65000噸。

在愛爾蘭的技術支援下,西班牙的納萬蒂亞造船廠於1942年開建這個國家有史以來第一艘超五萬噸巨輪,它便是令2500萬西班牙人深感自豪的“西班牙”號。憑著精良的設計、精良的材料以及精良的工藝,“西班牙”號得以躋身世界名船行列。當然了,再好的民用船舶也擺脫不了民用船舶的先天制約造船者既要控制船舶的建造成本,又要確保它投入運營後的經濟性,根本無法將它的水密隔艙造得像軍艦一樣周全,更不可能像為它配置水線裝甲與防雷隔艙。就防護能力而言,滿載噸位達到65萬噸的“西班牙”號,或許還不如一艘1400噸級的驅逐艦

戰爭爆發前,“西班牙”號定期往返于波斯灣與西班牙之間,其常規航線是經紅海和蘇伊士運河駛入地中海,然後橫穿整個地中海抵達馬拉加港。戰爭爆發後,新聯合王國和奧匈帝國聯合對義大利王國開戰後,整個地中海區都被劃為交戰區域,除了處於中立國領海或靠近領海的短程航線外,基本上所有的民用航線都處於停運狀態,而“西班牙”號剛剛在馬拉加港卸下原油,它所屬的航運公司也面臨著兩難的境地:讓這艘超級油輪呆在港口固然安全,可每多呆一天便是數以萬計的經濟損失繞開地中海走好望角航線,運輸成本上升了一倍不說,還存在被交戰國誤擊的風險。

戰火一起,原油供應地的入手價格驟降,原油使用地的出手價格飆漲,在這巨大的利益驅使下,西班牙商人果斷作出抉擇,讓“西班牙”號經由直布羅陀駛離地中海,遠繞非洲前往波斯灣運油。

從馬拉加港啟程後,處於空載狀態“西班牙”號一路疾行,直到駛過直布羅陀要塞,才稍稍放慢航速,以免輪機持續滿負荷運作造成過度損耗。就在浩瀚大西洋遙遙在望之時,船員突然在左舷海面也即摩洛哥方向發現疾馳而來的魚雷,龐大的油輪根本來不及轉避。

片刻過後,從左舷下方傳來的轟然巨響讓船上的每一個人心臟驟緊!

“西班牙”號的船長,是個曾在西班牙海軍服役了三十多年的老水手,有幸參加過早年的亞速爾群島戰役。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他迅速抓起內部聯絡電話:“報告損失情況,儘快報告損失情況!暫時先關閉輪機艙和鍋爐艙的防水隔板對,放下水密門,暫時先撤離受傷人員,其餘的繼續堅守崗位!”

末了,船長向大副吩咐:“滿舵右轉,開往直布羅陀港!”

大副飛快地轉動著偌大的舵盤,在航速並未出現明顯下降的情況下,甲板距離水線近20米、煙囪頂高出水面70多米的船體笨拙地開始轉向了。山一樣的船體並不像輕型艦艇那樣在急轉時出現明顯的艦體傾斜,而在水線以下被魚雷擊穿的位置,大量的海水正透過巨大的船體破損口湧入船艙。這固然不會立即對郵船的整體狀態造成明顯影響,卻是一個嚴重的、不可逆轉的破壞過程!

此時真正處於危機形勢下的是接近船體最底層的鍋爐艙和輪機艙,一旦遭到海水直接侵襲,失去動力的窘境將直接影響到輪船的運作和損管止漏工作,若是導致內部爆炸進而引燃大火,這艘船的命運就真的無可挽回了。

在這艘以燃油鍋爐和蒸汽輪機構成主動力系統的巨型油輪上,船員的人數比燃煤動力時代一艘普通貨輪的還要少,他們的日常職責亦從不間斷新增燃煤變成了維護修理。

面對突如其來的爆炸,這些未曾經歷過戰爭場面的普通平民一個個驚慌失措,而在受損管中心的控制下,水密門紛紛關閉,齒輪運轉的咯咯聲彷彿是魔鬼的獰笑。

之前的爆炸固然猛烈,但爆炸的衝擊並沒有蔓延至此,期間也沒有船員受傷。如今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燃油鍋爐的轟鳴聲仍是那樣的吵雜,透過這種機械的轟鳴,人們時而為金屬扭曲所發出的刺銳所驚,時而為海水衝擊船艙和隔板的隆響膽顫。

在不明外情的狀況下,一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