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陸海軍現役兵力已分別達到90萬人和30萬人,另有數量可觀的準軍事人員。1933年5月19日,美國政府釋出第一批徵召令,70多萬退役人員將在三日內重返兵營,同時將有150多萬新兵應召入伍,而國家戰略儲備庫裡的武器彈藥足以裝備300萬人……
在與海軍基地遙遙相望的波士頓港碼頭上,數以千計的民眾摩肩擦踵,一個個伸長了脖子,意欲一睹美國主力艦隊的強大陣容,但除了艦艇入港時的震撼一瞥,絕大多數人所能看到的就是那一根根高聳的、具有現代化外觀的艦艇桅杆。只有少數政界人士和外交官員被允許進入軍事基地,顯然是出於軍事考慮,波士頓本地的報紙和電臺對艦隊集結一事提之甚少,更不會有艦名出現。宣戰之後,警察部門和反間諜機構明顯加大了戒備力度,與歐洲之間的通訊通訊渠道受到了嚴密的監控,縱是如此,潛伏在美國的情報人員還是有辦法將一些重要資訊送往同盟國的軍事指揮機構。
正午的烈陽下,位於愛爾蘭西北部的貝爾馬利特海軍基地平靜如往常,但隨著德國公海艦隊主力的進駐,港灣給人的視覺感官變得很是擁擠。
租借給德國政府之後,這個昔日毫不起眼的海濱小鎮迅速脫胎換骨,成了一座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海軍基地。現如今,吊機林立的碼頭旁依次停靠著五艘巨型戰艦,旗杆上懸掛著海軍司令旗和海軍上將旗的,便是德國公海艦隊旗艦“德意志”號,它屬於第二代德意志戰列艦
。該級戰列艦共建造5艘,全部沿用了第一代德意志級的艦名,即:德意志、普魯士、漢諾威、西里西亞、黑森。按照反覆修改後的設計方案,德意志級的標準排水量為46050噸,裝備克虜伯製造的50倍徑16英寸火炮,而跟推崇火力和航速的美英海軍不同,德意志級保留了德國主力艦重視防護的傳統——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戰艦生存效能的偏執追求,其艦體結構的設計充分汲取了上一場大戰的經驗以及美國戰列艦“愛荷達”號被航空魚雷擊沉的教訓,水面和水下的防禦能力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戰爭如期而至,德國公海艦隊磨刀赫赫,卻沒能捕捉到日德蘭式的決戰機會。原因無他,英國海軍三分之二的主力戰艦長期部署在加拿大,駐守本土的艦隊遠不足以跟德國公海艦隊抗衡,戰爭爆發後非常乾脆地選擇了龜縮不出,任由德國海軍各分艦隊對普利茅斯、韋茅斯等重要港口展開狂轟濫炸。聯軍登陸科恩半島,部署在利物浦的巡洋艦分隊直到次日夜晚才在大群魚雷艇的掩護下進行了一次主動出擊,天亮之前又匆匆撤走。如此消極避戰固然是策略需要,對英**民心理層面的不利影響顯而易見。
意料到英國本土艦隊不會傾巢出動,德國公海艦隊主力艦艇完成炮擊任務之後從容離開了英國人的視野。在當前的戰略形勢下,德國本土港口已經變成了海軍的大後方,大西洋中部的亞速爾群島是對抗美英艦隊的前沿陣地,法羅群島…愛爾蘭…比斯開灣一線則是關鍵的主陣地。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旗艦“德意志”號率領第1戰列艦分隊來到了貝爾馬利特海軍基地,暫時遠離了外界的各種紛擾。
“長官,海軍最高指揮部密電。”
在旗艦的司令辦公室,通訊官將新鮮出爐的電報呈送到了保爾…貝恩克面前。上一場大戰以戰列艦分隊指揮官身份參加了多次重要海戰,數年前指揮德國特遣艦隊幫助阿根廷海軍重創智利艦隊,這些耀眼的功績加之個人出色的能力,使得貝恩克成為繼舍爾、希佩爾之後最被人們看好的德國海軍將領。戰爭爆發前夕,希佩爾因病無法履職,貝恩克毫無懸念地成為了公海艦隊的代理指揮官。
貝恩克掃了眼電報紙上的內容,隨即示意通訊官自己沒有什麼要交待的。在通訊官離開之後,他拿著電報紙來到舷窗前又看了一遍,嘴裡輕聲呢喃道:“情報顯示,美國主力艦隊開始在波斯頓集結,已確定有兩艘列剋星敦和兩艘北卡羅來納,還有一艘可能是南達科他級或者新墨西哥級,目前沒有發現航空母艦……列剋星敦和北卡羅來納麼?如此說來,美國人正在集結主力艦隊,然後聯手英國海軍進攻亞速爾群島或者跨過北大西洋攻擊冰島,時間應該在兩個星期之後……兩個星期……”
透過舷窗看去,每一艘德國戰艦都以整潔有序的面貌示人,水兵們正在太陽下清理維護艦上的槍炮裝備,每個人都以認真嚴肅的心態投入到備戰當中。要再等上兩個星期,將士們的鬥志是否會被枯燥的等待給消磨掉?最樂觀的情況就是英國在兩週之內投降,那樣德**隊就能主動將戰線推進到大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