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德軍中將由原本的隸屬關係變成了平行競爭關係,所以不管是出於公心還是私心,魏泰克都不希望今晚的盤子砸在自己手裡。
魏泰克指揮的第3陸戰叢集登陸之時,格爾克和他的第2陸戰叢集已經鏖戰了一天一夜,兩軍合力收復失地,並且殲滅了一股英軍部隊,軍心士氣理應處於理想狀態,而前者的體能和精神明顯佔優,按說戰鬥力強於後者。事實上,第2陸戰叢集的陣容是經過反覆權衡篩選,代表了德國駐愛特遣軍團乃至於德國陸軍的最強水平,是被德軍高層寄予厚望的精銳之師,而第3陸戰叢集真正值得稱道的部隊只有一支,那就是德國第3海軍陸戰師。該部是在原第3海軍陸戰旅的基礎上正式組建而成,兵員配置較標準的陸軍步兵師多20,武器裝備跟輕步兵師相當,額外增加了一個海軍戰車團,所以人們普遍認為海軍陸戰師的戰鬥力跟近衛步兵師相當。至於魏泰克直接指揮的第29兵團,它只是德軍眾多一線兵團的普通一員,在上一場大戰先後參加了西線法國戰場以及東線白俄羅斯戰場的多次戰役,表現中規中矩,兵員、裝備配置沒有任何特殊之處,其知名度還不如臨時增補進入第3陸戰叢集的愛爾蘭皇家第1裝甲旅。
不多時,通訊官呈上剛剛收到的電報——第3海軍陸戰師的先遣部隊已在第7皇家近衛戰車團兩個戰車連的支援下殺進費納鎮,此刻正同鎮內之敵展開激戰。
這一次,魏泰克卻微微皺了皺眉頭,然後向他的參謀官詢問:“施韋德勒的主力部隊在什麼位置?”
參謀軍官答道:“按照作戰部署,他們應該在64號高地正面展開,以四個團的兵力配合愛爾蘭第1裝甲旅進攻高地,用兩個團策應海軍陸戰師攻下納費。我馬上就去確認他們的實施狀況。”
魏泰克沒有再去看地圖,而是快步走到掩體一側,用潛望式炮隊鏡觀察前線的情況。很顯然,那些焰光躍動最為密集的地方此刻正在進行著非常激烈的戰鬥,而從方向上看,聯軍對64號高地的反擊已經開始了。結果究竟是愛爾蘭最精銳的戰車部隊協同德軍步兵突破英軍陣地,還是英軍部隊頑強頂住聯軍反撲,要不了太久就會揭曉。
片刻過後,通訊官又送來一份電報。
見魏泰克將軍沒有親自看電報的打算,他的一名參謀軍官接過電報紙,讀到:“我部所屬第33和第161中隊已經起飛,預計2時10分左右抵達,將對64號高地展開低空轟炸,請你部以藍色訊號彈予以指引……第11航空聯隊司令部。”
唸完之後,這位參謀跟旁邊的幾名軍官不約而同地低頭看錶。
“還有20分鐘,將軍,是否需要通知第55師以及愛爾蘭部隊撤下來?”
只見魏泰克將軍側轉過頭,一臉不悅地反問:“這個時候撤下來?如果他們現在離勝利只有一步之遙呢?”
參謀軍官啞然無語。
魏泰克將軍繼續盯著潛望鏡,過了一會兒才離開那裡回到作戰地圖旁,掃了眼在場眾人,緩緩說道:“如果他們能在20分鐘之內站上64號高地,轟炸便無必要,我們用訊號彈指引他們去轟炸英軍縱深;如果20分鐘之內被擊退,新一輪進攻肯定還要一些準備時間;如果20分鐘之後戰鬥還在繼續……我們不妨冒點險,就算有些許誤傷,那也是戰場上無法避免的。”
見眾軍官們沒有吱聲,魏泰克畫蛇添足地補了一句:“據我所知,第11航空聯隊的訓練水準是第一流的,低空轟炸的誤差半徑能夠控制在十米以內。”
野戰指揮部裡的氣氛突然凝重起來。
魏泰克很是尷尬,他對自己信得過的參謀軍官吩咐道:“瓦爾特,你通知第55師,讓突擊部隊在我方戰機抵達戰場後,用藍色訊號彈指明英軍陣地位置,務必讓我方人員與訊號彈落點保持二十……不,三十米的安全距離。”
這名方臉高個的軍官遲疑了一下,有些不情願地回答:“是,長官。”
此時在大約三公里外的64號高地西側坡地,五千多名德軍步兵分成四條橫向的散兵線,宛如四道波浪依次湧向山頂,在他們前方是愛爾蘭軍隊的35輛戰車、9輛全履帶裝甲車、28輛半履帶裝甲車以及數百名步兵。
這座高點處於海拔64米高度的山丘,輪廓好似一張不規則的圓凳,頂部不是尖頭而是相對開闊的平面,英軍很早就在這裡構築了環形防禦陣地和大量的混凝土掩體,甚至還部署了兩門射程非常遠的重型火炮,用以防備敵人在納費登陸,這些工事以及重武器大多在聯軍的猛烈轟炸中損毀,如今的陣地是德軍和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