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們沿著戰壕飛行,然後投彈、掃射、撤退,小心地面火力!”
無形的電波在戰場上空穿梭往來,兩個人字形編隊逐漸調整成為不完全規則的飛行縱隊,當它們逼近那條彎彎曲曲且佈滿彈坑的塹壕時,來自地面的槍彈迅速變得密集起來,但是處於低空飛行狀態的戰機不像在中高空翱翔那樣自由自在,每一個動作都必須小心謹慎,否則還沒被敵人槍炮擊中就有可能自行墜毀。
領頭戰機率先飛抵塹壕上空,沒等它開始投彈,便有連串子彈射中了它的機身和機翼,甚至有幾發打在機腹下方的航空炸彈上濺射點點火星,這樣的情形不禁讓人捏了一把汗,但跟絕大多數以低空轟炸為主要作戰技能的輕型轟炸機一樣,ik…20的防護設定很有針對性,從下方射來的普通槍彈幾乎不太可能擊穿它的發動機、駕駛艙以及油箱部位,其餘位置的貫穿傷通常都不致命。
駕駛戰機在槍林彈雨中穿梭,愛爾蘭飛行員們既艘滿懷豪情,同時又感到心驚膽戰。帶著這樣的矛盾心理,他們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完成了投彈——150公斤的航空炸彈能夠讓方圓三四十米範圍內的生物非死即傷,50公斤的航空炸彈可以把蜷縮在塹壕中的整排士兵送去天堂,它們不斷在英軍陣地製造一個又一個圓形的“真空區域”。
爆炸威力是如此強勁,投彈後迅速拉昇的飛機在空中都有明顯的顫感。
拉起的過程中,每架ik…20的後射機槍手都不失時機地開了火,大多數人打光了整個彈鼓才肯作罷。接著,這些愛爾蘭轟炸機迅速爬升至五六百米的飛行高度,收攏隊形,向西返航。重新編隊之後,飛行員們驚喜地發現,在這次看似險象環生的低空轟炸中,他們的損失率居然還不到百分之十!
所謂站得越高看得越遠,回首俯瞰戰場,轟炸機飛行員們對戰場格局走勢有了更加客觀的瞭解,其實那些擠在塹壕裡的英軍步兵並非最理想的打擊物件,部署於戰線後方的野戰炮兵以及那些可能用來集結部隊、囤積彈藥的樹林才是最具價值的轟炸目標。
機群還未脫離戰場,通訊頻道里又傳來了新的警告:“一隊英國戰鬥機從後面追上來了!我們的護航戰鬥機在哪裡?”
隨行的護航戰機沒能及時出現,好在迎面飛來了幾架採用灰綠迷彩塗裝的單翼戰鬥機。它們的翼展看起來不比ik…20這樣的雙翼轟炸機短,機身造型宛若一把鋒利的梭鏢,而且前起落架是收起的,氣動效能明顯較早期戰機好很多。
“是德國空軍的福克g…51!”通訊頻道里有人興奮地叫了起來,“萬歲!”
“來得正好!由他們去對付英國戰鬥機,我們繼續爬升,全速撤離。”中隊指揮官下令道。
得益於優異的設計效能,德軍的福克g…51在戰場上顯得遊刃有餘,但它們終究不是萬能無敵的存在,而那些尾追前來的英軍戰鬥機看來是帶著強烈的報復之心,它們僅以部分兵力纏住德軍戰機,餘下的不顧一切拼命追趕。幾分鐘之後,護航的愛爾蘭戰機趕到,但能夠返回愛爾蘭的ik…20已經少了6架——沒有絕對的制空權,戰術轟炸機的每一次出擊必然要冒極大的風險。
第81章 生力軍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落阿伯索赫外圍戰場時,人們赫然發現這裡的景象猶如人間煉獄:遍地焦黑彈坑,滿目殘肢斷臂,窪處積滿血水,遍野草木無存。(全文字無廣告)
又一輪攻勢功敗垂成,苦戰一宿的英軍將士身心皆憊。面對天亮後數量激增的傷亡,指揮官不得不放棄速戰速決的企圖,由陣地進攻轉入相持,這給了聯軍登陸部隊極為寶貴的喘息之機。士兵們修整工事,鞏固防守,後續登岸部隊整連整營地加入戰線,惶惶不安的軍心得到了穩固,而在阿伯索赫近岸海域,“側舟側畔千帆過”的壯觀場面讓每一個目睹者禁不住熱血沸騰……
“暴風中隊全體注意,我們已接近轟炸區域,附近空域有交火跡象,注意警戒!”
這段承載了通訊資訊的無線電波發自一架單發雙翼雙座、機身標有三葉草徽標的戰機,兩名年輕的飛行員坐在棚型艙蓋閉攏的座艙裡。前者一邊使用機載無線電,一邊以警惕的目光掃視前向區域,後者全神貫注於後方視野,雙手牢牢把控著後向機槍。
在這架戰機周圍,三十多架同型號的飛機排成兩個大的人字形編隊,機腹下各掛一枚短雪茄狀的中型航空彈,每側機翼掛載兩枚短小圓滾的輕型彈。這些殺氣騰騰的戰機便是由愛爾蘭皇家飛機制造廠研發製造的ik…20輕型轟炸機,其名氣遠不如德意志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