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克萊森進入塹壕的擲彈兵們大多在法國和中東經受過戰鬥的考驗,也見識過血腥殘酷的場面,對這裡的一切還稍有些抵抗力。他們來不及稍作休整,迅即在軍官們的號令下翻越塹壕,緊隨己方戰車繼續向英軍戰線的縱深推進。
一片赤松林赫然映入眼簾。
聯軍剛剛攻破的這條英軍戰線,從科恩半島北部一直延伸至南部的阿伯索赫外圍,一點告破不代表全線崩潰。清掃陣地、擴大戰果的戰鬥仍在激烈進行,只等一部分步兵跟了上來,聯軍戰車部隊立即開啟下一個作戰任務——按照既定的戰術方案,他們將掃蕩英軍戰線後方的野戰炮兵,攻取英軍指揮部和後方交通樞紐——這跟英*隊前一晚的戰術安排何其相似!
在突破英軍陣地的戰鬥中,聯軍戰車部隊的損失約佔投入兵力的三分之一,其中不少是被炸斷履帶或發生機械故障的,經過搶修很快就能重新投入戰鬥,總體損耗基本處於預期水平,因而採取原定的縱深突擊路線,前方這片赤松林就是一個重要的座標參照,然而地面偵察部隊在進攻開始前提出警告,他們認為這片樹林中很可能藏有英軍重灌部隊,建議在轟炸和炮擊中予以重點打擊。
地面進攻打響之前,聯軍艦隊的猛烈炮火對這一區域實施了無差別攻擊,重磅炮彈在田野中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大型甚至巨型彈坑,而這片赤松林看樣子沒能躲過一劫,樹林邊緣有不少粗壯的松樹或被攔腰折斷,或被連根拔起,樹林中間冒出幾根菸柱,顯然是有樹木被炮火引燃。若不是前兩天下過雨,林間較為潮溼,沒準整片樹林都已化成灰燼了。
在赤松林前方數百米,有一處已被遺棄的英軍炮兵陣地。那些野戰炮原本處於偽裝網和土木工事的掩蔽保護之下,有的在聯軍艦艇的炮擊中倖存下來,在抵擋聯軍裝甲部隊強攻的時候發揮了一些作用,怎奈聯軍攻勢兇猛,前沿陣地很快告破,而在跟聯軍戰車的對射中,英軍野戰炮兵沒有佔到任何便宜,反而被戰車炮逐一摧毀。此刻,被驅離陣地的數百英軍殘兵正倉惶不已地奔向後方,他們散亂不堪,毫無隊形可言,且已超出了機槍射程,所以率先突破敵陣的聯軍戰車暫且放了他們一馬,而不是用戰車炮去轟擊這些可憐蟲。這些英軍潰兵沒膽量在廢棄的炮兵陣地組織防守,而是頭也不回地撤入了那片赤松林。
聯軍戰車部隊的指揮官們在進攻開始之前接到了指揮部有關這片赤松林的警示性提醒,德*官們還沒有被眼前的勝利衝昏頭腦,他們謹慎地排開戰鬥隊形,數十輛重型戰車組成了三個人字形攻擊箭頭,中型戰車、全履帶裝甲車以及棄車步行的步兵們依次跟進,所不同的是,一些速度較快的輕型戰車在前方和兩翼擔任警戒。
聲勢浩大、行動迅猛的聯軍裝甲突擊群逐漸接近那片頗顯神秘的赤松林,而從林中放出的第一支“冷箭”不偏不倚地射中了一輛突前偵察的德軍輕戰車,這輛15噸級的“槍騎兵”以速度見長,裝甲防禦僅稍強於英軍的“維克斯”輕戰車,它那裝有一門37毫米機關炮和一挺7。92毫米機槍的炮塔居然被一炮炸飛,這個場面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炮彈接二連三的從赤松林中飛出,好在不是每一名英軍炮手都有一擊必殺的功力,大多數炮彈都跟運動中的聯軍戰車無緣,突前偵察的輕型戰車迅速回撤,隆隆前行的戰車在一陣刺耳的剎車聲中迅速停穩。
雖然無法準確定位藏在林間的目標,冒起的硝煙、閃動的炮焰還是揭露出了它們的方位和實力。
裝甲堅厚的“條頓騎士”像盾兵一樣頂在前面,擋開了不少從林間打來的炮彈,保護己方中型戰車和隨後趕到的自行火炮展開炮擊。上百輛聯軍戰車以密集炮火轟擊了近十分鐘,支援作戰的後方榴彈炮群也開始發威了,猛烈的爆炸顫動地面,整片樹林在狂風中搖擺,而受到前線召喚,一群剛剛抵達戰場上空的德軍戰機又加入到攻擊行列。
就算野戰工事再堅固,還能擋住炮彈和炸彈的輪番轟擊?
德軍戰機的轟炸掃射剛一結束,十數輛英軍戰車以及千餘名英軍士兵便從赤松林北側往北奔逃而去,他們的身形一旦暴露在陽光之下,遊弋在側翼的“槍騎兵”毫不客氣地追了上去,轉眼功夫就擊毀了四輛維克斯輕戰車,幹掉了不少狼狽撤退的英軍步兵。那些行動遲緩的“基欽納”用堅厚的裝甲擋住了正面,車身後部卻是明顯的軟肋,德軍輕戰車的37毫米機關炮在一定距離內都能夠對其造成威脅,迅速向前推進的聯軍中型戰車亦捕捉到了絕殺良機,這樣的場面讓人們彷彿看到了當年歐洲重騎兵對陣蒙古騎射手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