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部分(3 / 4)

小說:萬歲約阿希姆 作者:南方網

後方的野戰炮兵也如期向陣地前方實施阻攔射擊,然而聯軍對裝甲部隊突破防禦陣地的戰術研習遠遠多於苦練防守的英國陸軍。進入雷區並出現損傷之後,排頭的德軍重型戰車開始放慢速度,除了少數幾輛運氣不佳的,多數觸雷的戰車只是被炸斷履帶、毀傷傳動裝置,依然可以向英軍陣地開火射擊,餘下的戰車調整成為數條縱隊,從而將穿過雷場的損失降到最低,後面的中型、輕型戰車以及裝甲運輸車也如法炮製。在穿過雷場後,各裝甲叢集再次調整隊形,中型和輕型戰車開始加速穿插,步兵們有的從行進中的裝甲運輸車上跳下,近距離掩護己方戰車,有的透過車廂射擊孔對外射擊或投擲手榴彈。這樣一來,雖有戰車在接近或越過英軍塹壕時遭步兵反戰車武器毀傷,數量少之又少,而在戰車突破英軍陣地之後,裝甲步兵們立即進入塹壕,在戰車及裝甲運輸車的策應下清理掃蕩塹壕中的英軍步兵,從而鞏固和擴大己方戰車的突破效果。

“各連注意,‘猛犬’格曼已經站上了英軍陣地,並且用履帶碾碎了一門機關炮,各連進入英軍陣地後放慢速度,注意利用後射機槍防備英軍步兵的襲擊,要是在這裡被敵人的燃燒彈給點著了,各位就虔誠祈禱吧!”

在這位身穿裝甲兵制服的德軍少校透過無線電聯絡他的連排長們時,他的炮長正不斷用右腳點踩踏板,透過電動機驅使炮塔水平轉動,左腳不斷觸動同軸機槍的射擊踏板,夾雜著曳光彈的子彈掃過英軍陣地,把那些抱頭鼠串或是妄圖成為反戰車英雄的英軍士兵送去天堂。不過,這位大開殺戒的德軍老兵並沒有忘乎所以地亢奮起來,反而提醒少校軍階的“高階車長”:“我們像是闖進了一座蟻穴,敵人多得數不清,還是祈禱我們的步兵主力盡快趕到吧!”

第86章 從波特克倫到阿伯索赫 中

初夏時節,豔陽高照,萬物興盛,但科恩半島北部戰場卻是硝煙瀰漫,驚雷滾滾,成群戰隼在空中展開激烈纏鬥,無數將士於地面奮力廝殺,生命的消失如雨點落地那般簡單……人類文明的進步非但沒能消除殺戮,反而將戰爭推向了新的高度,這是人性的悲哀,也是歷史的無奈。

典型的德國人素來沒有這麼宏觀的念想,他們熱衷於一心一意幹好本職工作,安德雷斯…克萊森就是其中之一。這位身材魁梧、體格健壯的德國青年1904年出生在普魯士王國東部行省波森,如今是德國皇家陸軍第19擲彈兵團的一名資深士官。

所謂擲彈兵,是17世紀中葉歐洲陸軍的一個兵種,最早是指軍隊中能投擲手榴彈的步兵。當時的手榴彈體積重量類似小型炮彈,因而要在步兵當中挑選臂力過人計程車兵才有辦法投擲,而且這些士兵在戰鬥中需要在己方戰線的前面向敵方投擲手榴彈,需要有過人的膽量和意志。漸漸的,“擲彈兵”不止是兵種稱謂,還成為了表彰軍人英勇戰鬥表現的榮譽稱號。

現如今,德軍擲彈兵團的作戰方式早已不限於投擲手榴彈,他們的裝備標準與普通的步兵團大致相當,精銳之處在於近半數步槍手配備了步槍用的榴彈發射器,並在日常訓練中格外注重這種武器的使用。此外,擲彈兵團的光榮傳統——陣前衝鋒,得到了保留和傳承。基於戰車和裝甲車是衝擊敵陣的強效工具,德軍的一線擲彈兵團普遍建立了直屬戰車單位,大量引入了履帶式、半履帶式以及輪式裝甲車、運輸卡車,從而達到了準機械化部隊的標準。

戰爭爆發的次日清晨,克萊森中士隨部登陸科恩半島,午前就投入了戰鬥。至11時30分,他所在的連隊分乘裝甲運兵車抵達英軍陣地前沿,這時擔任突擊尖刀的戰車部隊已在敵軍防線上順利撕開了口子,但因半履帶式裝甲運兵車沒有跨越塹壕的本領,只好止步於英軍一線陣地,然後以迫擊炮和機槍掩護步兵投入戰鬥。

頭戴護耳盔、身穿野戰服的德軍擲彈兵們以銳不可當的氣勢衝過英軍陣地上的第一道塹壕。眼前雖有己方戰車“站崗”,戰線上的英軍依然在負隅頑抗,倖存的機槍火力點不斷噴射出駭人的火舌,連串槍彈傾射而來,放倒了不少德軍將士,英軍的迫擊炮和手榴彈也在一刻不停地給進攻方製造傷亡。於是,進攻浪潮彷彿撞上了無形的岸堤,連貫的旋律出現了暫時的停頓,戰況一時陷入膠著。

在翻過英軍一線塹壕之後,克萊森中士和他的戰友們被英軍火力壓制在了兩條塹壕之間的開闊地帶,勉強依靠彈坑以及被摧毀的英軍反戰車炮掩體躲避敵方槍彈。眼見前方的英軍塹壕裡丟擲幾枚卵形手雷,克萊森連忙招呼身邊同伴低頭隱蔽,緊隨而來的爆炸震得每個人耳朵發鳴,所幸的是,手雷離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