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指揮官的聲音也越來越激動。就在這時,傑克遜下令各艦集中炮火,先打敵方首艦。
負責傳令的參謀官先是一怔,過了足足一秒方才對著傳聲筒喊道:“傳令各艦……瞄準敵方首艦!”
大約過了10秒,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人們明顯感覺到腳下一震,瀰漫的硝煙一時間阻隔了人們的視線,但這已經不重要了。現在,除了主炮塔裡的炮手和那些負責組織主炮射擊的軍官們,其他人都在密切關注著遠處的海面,期待著敵艦被擊中的情景出現。日德蘭海戰留給人們的記憶,除了德國戰艦出色的防禦,還有德國水兵們精準的射術,相比之下,英軍官兵們的炮術似乎就很難配得上皇家海軍的聲威了。
壓力有時候會給人們帶來沉重的負擔,有時候卻會變成強大的動力。英國艦員們承受著空前的心理重壓,他們卯足了勁要和對方狠狠幹上一仗,哪怕敵人看起來更加強大,他們也無所畏懼。
德國艦隊遲遲沒有開火,英國艦隊的炮手們更加迫切的往炮膛裡裝填炮彈,軍官們忙著進行觀測——儘管他們舊得不到來自空中的校射引導,但在這樣的距離上,憑藉光學儀器似乎就已經足夠了。
在全體人員的努力下,“鐵公爵”號的第二輪齊射,與第一輪齊射僅僅相隔了45秒,達到了13點5英寸主炮的最高訓練水準。
在日德蘭海戰中,德國艦隊雖然也是在多輪炮擊之後才有第一發炮彈命中目標,但他們早早完成了對敵艦的跨射;在第二次弗蘭德斯海戰中,德國艦隊的遠端炮擊給英國艦隊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後來又在夜戰中用猛烈的炮火摧毀了擱淺的英國超無畏艦“阿賈克斯”號。
就在光學測距儀測定雙方距離為22000碼,亦即20000米出頭時,德國艦隊終於開火了。
最先發出怒吼的,是德國無畏艦編隊的領艦“大選帝侯”號。
這一次,德國人沒有再將他們的旗艦排在第一位,甚至連第二位也不是。完成護送登陸艦隊任務的“邊境總督”號緊跟在“大選帝侯”號之後,緊接著才是舍爾的旗艦“國王”號。後面是實力與國王級相近的凱撒級無畏艦“凱撒”號和“路易波特攝政王”號,再往後是早期建造的拿騷級和赫爾戈蘭級無畏艦——“威斯特伐利亞”、“拿騷”、“萊茵蘭”、“赫爾戈蘭”、“圖林根”。
十艘德國無畏艦威風凜凜,氣勢磅礴德國戰艦上的軍官和炮手們並不是神,他們的第一輪齊射聲勢浩大,可也沒有一發命中目標,但從炮彈落點來看,他們的全艦統一射擊指揮系統技術含量顯然高出一籌,而且和英國艦隊的攻擊選擇所不同的是,他們的射擊依然採用了敵方同順序艦一比一對射。這樣的戰術,如果己方戰艦的數量多於對方,沒有對應敵艦的戰艦集中攻擊最後一艘敵艦,擊沉或重傷敵艦後可以轉移火力攻擊新的對應敵艦。在平行佇列交戰中,每一艘艦受制於位置的影響,其主炮組的射界只能覆蓋對方佇列中相同或相近的位置,所以以捉對撕殺在近現代海戰中最為常見。射擊開始之後,雙方的每一艘主力艦均以交替射擊的方式不斷調整彈著點,並在炮火指揮官的指揮下修正射擊諸元,直到出現跨射或命中為止,才會轉入主炮齊射。。
第89章 棋差一招
選帝侯的概念產生於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也即德意志第一帝國時期,任何擁有自由身的人都能參與選舉國王,但投票權僅限於若干個特定的教會諸侯和世俗諸侯,這些諸侯便是選帝侯。免費小說門戶“大選帝侯”則特指1640—1688年在位的勃蘭登堡選帝侯腓特烈…威廉,他於1685年在費爾貝林戰役中率勃蘭登堡—普魯士軍隊擊敗了自三十年戰爭以來屢次干涉北德意志事務的瑞典軍隊,收復西波美拉尼亞,因而被尊稱為“偉大的選帝侯”。
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第二艘國王級無畏艦以此命名。
第一眼望見列成縱隊的英國主力艦群開火,“大選帝侯”號上的德軍官兵們莫不被這壯觀的場面所震撼,可是當英國人的重磅炮彈帶著尖銳的嘯聲接踵落下,震撼變成了震驚,領艦的位置曾讓他們感到由衷的驕傲,到了這個時候,他們才真正意識到什麼是“刀山火海”!
在相隔兩萬多米的位置上,英國艦隊的最初幾輪射擊沒能把握主題,距離“大選帝侯”號最近的彈著點也在五六十米開外,倒是航行在“大選帝侯”號左前方的一艘大型魚雷艇遭了秧,一發近失彈炸穿了它薄弱的艦體,使之很快喪失了全部動力,艦體開始傾斜,艦員們趕忙放下救生船,開始棄艇逃生。
這個小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