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3 / 4)

小說:萬歲約阿希姆 作者:南方網

二帝國的非正式國歌(準確地說,它是普魯士王國的國歌,由於不被巴伐利亞、符騰堡等南部邦國接受,此國歌未在德國全境流行,但在大多數場合都作為國歌使用)。

德軍攻克巴黎,這個石破驚天的訊息讓德國海軍將士們陷入了空前的喜悅和振奮。雖然德國海軍的頭號敵人是佔據海洋霸權的大英帝國,但對於整個德意志而言,法國才是最危險的兇獸,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奪回阿爾薩斯和洛林,他們推崇進攻,擁有一支素質精良的陸軍部隊,而且在地理上,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域靠近德法邊境,法國人最有可能籍由一場勝利佔領並摧毀之;法國是三國協約的紐帶,是讓德國陷入包圍的元兇,他們在摩洛哥讓德國政府顏面盡失,並且極大地損害了德國的海外利益。以上種種,使得德**民對再次打敗法國有著熱切的期待,戰爭伊始,一輛輛滿載德軍士兵的軍列向西開拔,沿途的德國民眾莫不揮舞著鮮花,為將士們鼓舞喝彩。

丟失巴黎是否意味著法國人將失去繼續作戰的魄力與信念,這一點人們尚不得而知,但它是數以萬計的德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榮耀,是一場具有重要意義和特殊價值的勝利,如何慶賀都不為過。可是站在理性的角度,凡人眼裡往往只看到了事物的外在表現,智者在意的是表象背後的東西。當大多數同僚點著雪茄、開啟香檳,加入到這盡情慶祝的行列時,夏樹卻在平靜地思考:在過去的近一千年裡,巴黎一直是歐洲最大的城市,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人口就已達到200萬!普法戰爭時期,法**民成功將它變成了一座堅固的要塞,普魯士軍隊圍城四五個月也無計可施,現如今,德**隊縱然擁有舉世無雙的重炮部隊,若是法**民決心死戰,以保衛巴黎的守軍數量和沒有被完全圍困的態勢,不太可能讓德軍在短短几個星期內一舉攻克。也就是說,法**隊的撤退絕非彈盡糧絕、走投無路,可能是出於某種戰略考慮而做出的人為決策,也可能是某支部隊、某個防區出現了重大失誤,導致巴黎防線全盤崩潰。在這樣的情況下,除非德**隊能夠再接再厲,對撤出巴黎的法**隊窮追猛打,直至將他們的主力部隊殲滅,才可能讓法國人真正坐到談判桌前對德媾和——如果德國的最高統帥和軍隊總參謀長能夠看清這點,接下來並沒有什麼可擔心的,關鍵在於德皇威廉二世和小毛奇壓根不是令人省心的角色,一個生性衝動、好大喜功,一個優柔寡斷、目光短淺,再加上性格輕浮、自恃甚高的威廉皇儲,德國的軍事決策圈這個時候恐怕已經完全沉醉於佔領巴黎所獲得的喜悅,把法國人的失敗、協約國的崩盤看成理所應當的事情,等著最終的勝利自然而然地飄到眼前……

“在擔心我們這次遠征愛爾蘭的行動可能被取消?”

聽到舍爾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夏樹微微一顫。

這話確實說到了他心坎裡。

“放棄愛爾蘭,我們仍能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但這隻能給德意志帶來最多二十年的和平,下一場復仇之戰,英國必然堅定地站在復仇者的行列當中。”夏樹轉過頭看著舍爾,這位有魄力、敢擔當的“老水兵”此時也是一臉的平靜。

“如果把愛爾蘭拉到我們的陣營,英國今後必受掣肘,趁著英法衰敗的機會,一步步奪取他們在外海的殖民地和貿易利益,不斷增強德國的國力,就像是英國在16世紀後的崛起道路一樣?”舍爾以肯定的問句結束了這一小段簡短卻不簡單的闡述。

夏樹報以讚許的目光,只是轉念一想,心緒愈加低沉。公海艦隊在日德蘭和弗蘭德斯的勝利並沒有讓艦隊作戰理論派壓倒海軍高層當中的艦隊存在理論派,畢竟每一場海戰都免不了出現損失,耗費巨資打造的海軍艦艇有的再也回不到德國港口,有的拖著破敗之軀蹣跚歸航,即便能夠修復,也得付出相當高昂的代價,上位者當然希望不戰而屈人之兵,艦隊存在理論派總是抓住這一點做文章,公海艦隊出擊日德蘭、征戰弗蘭德斯,莫不仰仗夏樹據理力爭來的機會,如今夏樹遠征在外,拍發無線電報的通訊方式自然比不上當面陳述、巧妙施計,如若海軍辦公廳長官穆勒和海軍參謀長波爾伺機發力,提爾皮茨未必能夠力勸德皇守住初衷。

“話說回來,為了給愛爾蘭的起義者送去四千援兵而讓主力艦隊冒險遠征,這在許多人眼裡都是得不償失的舉動。假使德皇陛下真的做出了中止行動的決定,那也是情有可原,畢竟他有他的考慮。您說呢?”夏樹看著舍爾。

舍爾沒有立即回答,而是面朝艦艏前方。在得到取消行動的明確指令之前,公海艦隊主力依然在向北航行。此時雖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