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之前,“閃電…14”編隊後發先至。縱使海況不甚理想,這些小巧靈活的單座魚雷艇仍能夠在戰鬥負荷下跑出40節的航速。也就是說,即便這是一場單純比拼航速的競賽,這些德國高速戰艇也能夠在作戰半徑內追趕上大部分時間以23節航速北行的英國機動艦隊,何況它們的步伐還受到了德國魚雷攻擊機的羈絆。僅僅半個小時,“閃電…14”編隊就已經趕上了因傷掉隊的“獅”號戰列巡洋艦,此時它已經處於德國無畏艦群的炮火覆蓋之下,這些德國高速戰艇沒有靠上去發射魚雷,大部分“閃電…14”繼續全力追趕前面的英國艦艇。一個三艇小分隊則盯上了另一艘因傷掉隊的英國巡洋艦“伯明翰”號。這艘5400噸級的英國戰艦運氣糟糕極了,先前兩支戰巡艦隊交火,它被安排在艦隊後部而未發一彈,望見德國主力艦隊而進行大轉向之後,竟然被一發從16000米外打來的德國炮彈擊中。305毫米口徑的普通彈瞬間摧毀了它的艦尾火炮,爆炸波及下層的輪機艙室,導致“伯明翰”號有近十分鐘處於無動力狀態。經過艦員們的努力,它的一臺主機重新開始工作,航速恢復到了8節,眼看另一臺主機修復在即,卻又捱了一發近失彈,海水灌入底艙,很快造成一組鍋爐熄火,結果這艘服役不滿半年的新銳戰艦隻能繼續在海面上蹣跚而行。英國艦員們忙於搶修裝置,而瞭望人員一面緊盯後面的德國主力艦隊,一面關注“獅”號的傷勢,沒能及時發現快速襲來的德國高速魚雷艇,等到他們拉響警報的時候已經晚矣!
靠近之後,三艘“閃電…14”高速魚雷艇的駕駛者才意識到這艘艦身比那些前無畏艦還長的英國戰艦,只是一艘對己方主力艦隊威脅不大的普通巡洋艦。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在300米距離向“伯明翰”號右舷發射了魚雷。三枚450毫米口徑的觸發式魚雷相繼命中目標,接連發生的爆炸迅速把這艘英國巡洋艦變成了燃燒的墳場,主彈藥庫發生殉爆時,巨大的火球直衝百米,20海里之內的艦船都能看到這一壯觀的景象。
看到己方艦艇發生爆炸,貝蒂機動艦隊的兩艘後衛艦——同屬愛西尼人王后級偵察巡洋艦的“包迪西亞”號和“女戰神”號上,軍官們不約而同地感受到了威脅的臨近。當瞭望哨注意到側後方海面上有模糊艦影且型號難以判別時,軍官們下令發射照明彈。英制炮射照明彈接連在海面上空幻化成為明黃色的燈盞,但由於估計距離的偏差,頭幾發照明彈照亮的是空空蕩蕩的海面,而當位置正確的一發當空綻放時,那些在浪尖跳躍的德國高速魚雷艇令許多英國艦員倒吸了一口冷氣:十年來,德國人始終在高速快艇領域保持無與倫比的技術優勢,德國海軍日益增加的高速戰艇數量也逐漸成為了具有戰略防禦意義的力量。每當英德之間爆發外交政治衝突,一些英國人叫嚷著要對德國進行“預防戰爭”時,途經赫爾戈蘭灣和基爾灣的班船總能“偶然”撞見大群德國高速魚雷艇出海操演的壯觀場面,德國民眾藉此獲得安慰,英國皇家海軍的將領軍官們則不得不苦心研究突破對手近海防禦陣的戰術,英國艦艇因此大量裝備採用半自動裝填技術的mk…iv型4英寸艦炮,為了追求裝載數量和火力密度,英國無畏艦和戰列巡洋艦僅配備單一的4英寸副炮,由此造成了較為突出的戰術缺陷。
一發普通的炮射照明彈只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照亮非常有限的區域,最後的暮光同照明彈的光輝混雜,視覺效果頗為怪異,而德國的高速戰艇又分了多個小群,在這種情況下,“包迪西亞”號上的英**官判斷來襲的德國魚雷艇有四十艘之多,“女戰神”號的指揮人員得出的結論是“大約六十艘德國高速魚雷艇從艦隊右後方襲來”。兩份報告的數字讓友艦官兵得到了非常直觀的訊號:一大波德國高速戰艇正在靠近中!
此時此刻,航行於“包迪西亞”和“女戰神”前方3海里處的英國戰巡“皇家公主”號剛剛升起了艦隊旗艦旗和海軍中將旗,這意味著當姊妹艦在後面遭受敵方炮火肆虐之時,它已毅然承擔起了艦隊指揮艦的重任。戰鬥至此,這支雲集英國皇家海軍快速戰艦的機動艦隊已經損失過半,但這顯然還不是最終結果。在貝蒂心裡,是吞下失利的苦果以儘可能保全實力,還是協同大艦隊來一場絕地反擊,答案顯而易見。
戰爭爆發前,英國海軍已在小口徑艦炮上廣泛採用半自動裝填技術,使之具有至少兩倍於純手工裝填的射速,因而在一對一的戰鬥中,英國輕巡洋艦或驅逐艦對同級別的德國戰艦具有較為明顯的火力優勢,面對德國輕艦艇的魚雷攻擊也能夠以密集的近程火力予以阻截。觀察到德國高速魚雷艇群逼近,貝蒂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