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3 / 4)

小說:萬歲約阿希姆 作者:南方網

更是分散到了幾百米範圍內,餘下的艦體就像是一輛陷入泥坑的馬車,速度在短短几秒之內極速銳減,並在慣性作用下發生了劇烈的顫抖和偏擺,而時間的推移沒有讓它逐漸穩定下來,艦體迅速出現了縱向的失衡。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裡,它的螺旋槳高高揚出水面,艦體最終以近乎與海面垂直的狀態下沉,直至完全消失。在此過程中,存活下來並且逃出艦艙的艦員僅有二三十人。

這艘英國驅逐艦的不幸立即引起了友鄰艦艇的警惕,但緊急轉向卻不一定意味著逃離險境,很快又有一艘驅逐艦和一艘魚雷艇觸雷。各國在這一時期使用的水雷,基本上具備重創甚至一舉炸沉戰列艦的威力,對付區區幾百噸的艦艇更是不在話下。兩艘步入後塵的英國艦艇無一倖免,驅逐艦上還有少數人得以倖存,脆弱的魚雷艇則在瞬間炸成了碎片。

在不確定雷場位置和規模的情況下,兩艘驅逐艦和一艘魚雷艇的代價足以讓這一側所餘的十數艘英國艦艇望而卻步,它們冒著四艘德國裝甲巡洋艦的猛烈炮擊轉向調頭,如此雖然得以避開水雷的致命威脅,但很快又有兩艘魚雷艇遭炮火擊傷,失去動力那艘只得在德國人的炮口下等待征程的終結,另一艘的運氣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它拖著滾滾黑煙努力逃遁,沒走出多遠就遭到了德國高速戰艇的截殺,一枚魚雷將其攔腰炸斷,讓它在67米深的海底找到了歸宿。

在德國艦隊左翼、英國艦群右路,8艘德國大型魚雷艇組成的防禦線看起來要比四艘裝甲巡洋艦遜色不少,因為它們的艦炮加起來只有24門,而且都是威力較弱的105毫米或88毫米口徑,但5艘德國戰列艦正向這一側運動,它們隨時能夠調轉炮口增援這條阻截線,而選擇這一側進行突破的英國雷擊艦艇也很快遇上了與同伴相同的麻煩——德國人預先敷設的錨雷處於海面下方,未經偵察的直接進攻根本無法避開這一致命危險,三艘魚雷艇、一艘驅逐艦相繼觸雷爆炸,四艘結構脆弱、幾無防護的輕艦艇皆遭滅頂之災,餘下的艦艇大都調頭撤退,有三位不甘心失敗的艦長試圖繞過雷區,他們率領自己的艦艇做出了更大範圍的迂迴,並與德國輔助艦艇的護航艦隻發生了交火,但等它們衝過去準備用魚雷幹掉德國的航空母艦和高速魚雷艇母艦時,其中一艘觸發水雷而致爆炸沉沒,另外兩艘因為擔心陷入雷陣而調頭撤離,但它們很快遭到了兩艘強大無比的德國戰巡攻擊,結果一傷一沉,結局同樣慘淡。

千噸級的驅逐艦,吃水深度通常為3。5至4米,五百噸級的小型驅逐艦吃水約在3米左右,而兩三百噸的中小型魚雷艇吃水也在1。5米以上,德國的雷霆級高速魚雷艇吃水僅有0。9米,“閃電…14”只有0。7米,因為這種顯著差距的存在,出擊的德國高速戰艇能夠安然穿過在英國輕艦艇無法逾越的水雷區。在戰線的左右兩翼,它們對狼狽撤退的英國驅逐艦和中小型魚雷艇發動果敢的進攻。

在戰列艦面前,驅逐艦有著靈活機動的優點,但與高速魚雷艇相比,它們就成了轉身緩慢的“傻大個”。這些敏捷的海上精靈如風而至,光天化日之下,它們從600米以外發射魚雷,偶爾也利用戰場環境的掩護衝到500米甚至更近的距離。若只是遭到一兩枚魚雷的襲擊,除非是艦員疏忽大意或是自身動力受損,英國輕艦艇能夠從容規避,但面對四枚、八枚甚至更多的魚雷群襲而來,它們就很難逃脫厄運了。

要對付這些移動速度快、體型低矮小巧的目標,手動操控、手動裝填的小口徑艦炮通常很難命中,必須利用機關炮、機槍或者榴霰彈,力爭在它們發射魚雷之前將其擊沉或是驅趕。鑑於這些短腿的高速戰艇主要用於近海防禦,英國海軍給主力艦隊所屬艦艇裝配了充足的機關炮和機槍,及至戰爭爆發時,編入海岸防衛部隊的絕大多數老式驅逐艦和魚雷艇都是原始裝備,現在,它們不得不為這種顧此失彼的配備付出沉重代價——3艘驅逐艦、5艘中小型魚雷艇為“雷霆”所擊沉,2艘防護巡洋艦遭到“閃電14”的襲擊並最終沉沒,而出擊的22艘“雷霆”、17艘“閃電14”僅僅損失4艘,噸位和人員的戰損比達到驚人的倍數。

依靠層次分明的立體防禦,德國艦隊以微乎其微的代價擊退了英國輕艦艇群的第一次進攻。硝煙散去,海面上到處是英國艦艇的殘片和陣亡人員的遺骸,4艘失去動力或者正在下沉的戰艦已遭放棄,而那些落水的倖存者還在為活下去而努力掙扎。在這場前後持續不到兩個小時的戰鬥中,英國海軍不僅損失了三十多艘驅逐艦和中小型魚雷艇,還有兩艘裝甲巡洋艦在炮戰中受損,一艘裝甲巡洋艦和四艘潛艇遭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