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大的抑制,雙方戰艦幾乎要在面對面的位置才能夠瞄準和攻擊對手。
這支由14艘無畏艦組成的德國主力艦隊繼續以20節的航速徑直前行。
又過了幾分鐘,前方的紅光愈發明亮,但閃動的頻率銳減,間隔陡然變長,最後,海面完全不見了紅光,亦沒有任何光亮取而代之,視線就這樣重歸‘混’沌,周圍的黑暗只有風雨聲,氛圍詭異的讓人莫名緊張。
不算上層‘射’擊指揮室和下層繪圖室內的人員,戰鬥艦橋內此刻共有十數名軍官,竟像是一群雕塑紋絲不動。
清冷的空氣讓人忘記了這本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伏天。
從桅杆到艦橋,連同安歇從炮塔觀測口眺望海面的炮手們,無不瞪大眼睛注視黑漆漆的海面。
突然間,沉沉雨幕中出現了微弱的閃光,似有似無,讓人疑心這是眼‘花’造成的錯覺。
雕塑群之中,夏樹率先動了一步,他轉頭對盧比奇艦長說:“上校,下令全艦主炮對準右前30,炮口放平,裝填穿甲彈!”
聲音不大,卻是這裡每一個人都能聽到的,緊張的氣氛頓時趨於凝固。
盧比奇上校毫不遲疑地將這個命令轉化為技術指令:“卡爾,讓全部主炮對準030方向,仰角調整為零,裝填穿甲彈。”
“漢克。”夏樹緊接著向戈德上尉‘交’待,“發訊號給‘凱撒’和‘國王’,一旦我們開火,緊跟我們攻擊敵方先導艦。”
做完這些,夏樹重新將目光轉回前方海面,那微弱的閃光仍像是海面上若隱若現的鬼火,它們閃動的節奏代表著一串戰術資訊:右前方海面發現起火的大型艦船一艘,航向與我相反,疑為敵方艦隊先導艦隻……
在這艘以腓特烈大帝之名命名的德國戰列艦上,四座碩大的主炮塔正以特有的機械噪聲順時針轉動,一對對渾圓粗直的炮管最終停在了右舷30方向,炮口放低至炮管與海平面齊平的狀態。有此舉動,主炮戰位上的炮手們自然知曉戰鬥將近,而在戰艦的其他崗位上,艦員們尚且對形勢的變化茫然無知,因而各自揣測著接下來是否還會有同英國艦隊‘交’手的機會。天氣是這樣的糟糕豆豆小說閱,兩支艦隊最終相錯而過也不足為奇。
1914年8月8日零時19分,“腓特烈大帝”號的嘹望員在右舷海面發現搖曳的火光,依稀映照出一艘大型戰艦的輪廓,因為光測距儀在這樣的天氣和海況下難以發揮作用,嘹望員憑經驗推斷出目標的方位距離,並將資料傳遞給繪圖室。片刻之後,繪圖室將計算得出的‘射’擊引數報給各主炮位。由於新的引數同預置狀態相差很小,炮手們在短的時間內即完成了校調。
零時20分,“腓特烈大帝”號同時以4臺110厘米探照燈照向右舷前方,一根根光柱艱難地穿透雨幕和黑暗,揭‘露’出那艘大型戰艦的身形。
德官們幾乎一眼就認出了它是英國鐵公爵級戰列艦,不列顛的驕傲,大艦隊的中堅,亦是德國海軍無數次兵棋推演和海上‘操’練的假想敵。。。
。。。
。。。
第43章 重刃相搏 上
read336;……章節內容開始……》
百度搜尋本書名+看最快更新
鐵公爵級戰列艦是英國海軍繼帕勒洛豐、聖文森特、巨人、獵戶座、喬治五世後建造的又一級無畏艦。從獵戶座開始,英國主力戰艦的主炮口徑突破12英寸,這也成為劃分無畏艦和超無畏艦的直接標準。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海軍已擁有獵戶座、喬治五世、鐵公爵這三個級別共11艘超無畏艦(包括已完工未服役的),而由於德國海軍最新建造服役的國王級戰列艦繼續沿用12英寸主炮,德國人的第一艘超無畏艦“巴伐利亞”號還在船臺上施工建造,最快也要到1915年才能列入現役。
1914年8月8日凌晨,闖入德國公海艦隊總旗艦“腓特烈大帝”號視野的英國鐵公爵級戰列艦並非傑利科的旗艦而是“本邦”號。當伯尼分艦隊告急求援時,英國主力艦群正受到德國老式戰列艦編隊的糾纏,傑利科遂遣托馬斯上校指揮的“本邦”號與獵戶座級戰列艦“獵戶座”號、“征服者”號、“雷電”號先行前往增援,但不等它們趕上伯尼分艦隊,後者就已經在德國第3和第1戰列艦分隊的輪番猛擊下崩潰。僥倖脫離虎口的“前衛”號戰列艦通訊裝置全部損壞,與之結伴撤離的“海王星”號主發報機也出現了故障,僅能依靠備用發報機對外聯絡。由於通訊延誤,這兩艘戰列艦沒能及時獲知艦隊臨時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