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的水倒掉,換清水來漂,去除竹筍的微苦微澀味道。隨後再將筍用手撕成細絲,伴入佐料就成。其中的訣竅在於一定不能動刀,與金屬接觸後筍絲的味道會發生變化,沒那麼好吃。
近段時間孫志新試著用亞麻籽煉了些亞麻籽油,這個可以食用,就是味道遠不如菜籽油什麼的味道好,也將就著了。總不能用動物油脂吧?那可是硬脂肪,一砣一砣的,沒法用來拌菜。
最後放入其它的手上現有的調料,再嚐了嚐,味道雖是強差人意,但竹筍本身清脆鮮嫩,還湊合著不錯。
桄榔凍的做法就比較講究,孫志新也是觸類旁通,試著用在四川吃到的抄涼粉的手法來做。先做桄榔凍,濃度大一些,讓做出來的桄榔凍比平時吃的要濃。將得到的桄榔凍先劃成比姆指略大的方塊,鍋裡下油,下佐料,炒香以後再將切好成方塊的桄榔凍放進去翻炒。炒均以後加水,蓋鍋煮入味就出鍋。
看似簡單,實則裡面要求的火候觀察要比較到位。不然要不是桄榔不能入味,就是煮成一鍋的糊糊。孫志新首次試做,一邊看火一邊試驗,由於有炒過涼粉的經驗,最後還算成功。便瞧見一大碗炒桄榔擺在那裡,熱氣騰騰,散發著濃重,與用糖汁拌著吃天差地別。微融的桄榔形成了勾芡的作用,將成形的桄榔塊融結在一起,一見瞧上去濃汁均勻,又有晶瑩的桄榔塊鑲嵌其間,淺淺的一層浮油布在表面,油光滾滾,買相很不錯。若是再撒上鮮豔的小辣椒,青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