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手向觀眾致意(其實是炫耀)。海拔高度的增加和跑動引起的被關注面積增加,能夠吸引更多的人看到並讚美。
比較隱晦的“登高”反應是舒展身體。其實每個人都可能做過這樣的動作,在完成一個比較有價值的工作之後(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情況也算勝利),會面對著窗外的朝陽(夕陽,或者可能是深夜的城市燈光)長長地舒展身體,伸個懶腰。一方面可以活動頸椎和腰椎,鬆弛神經;另一方面,也會有成就感和對美好未來的期望(也許是更大的挑戰)油然而生。
其實,在高舉雙手錶達勝利喜悅的同時,軀幹和腿就會自然挺直,讓整個人達到自然身高的極值。不能想象駝背腿彎曲的時候,怎麼會把雙手高舉來展示自己(先天殘疾除外)。如圖10…8。
當然,在心理測試這麼謹慎的情境中,被測試人很少會做出大幅度的複雜動作,經常使用的是一些精緻的細微複雜動作,來表達自己的喜悅和興奮,同時這些動作也頗具表演特徵。
女孩子在得意的時候,經常會滿臉笑意地將頭輕微地晃動幾下(不是搖頭的轉動,是左右傾斜的晃動),但幅度很小,頻率很高,整個動作全部在一秒之內完成。這個動作貌似微小且快速,但其實需要比較多的能量才能故意表演出來,只有在情緒使然的時候,才會油然而生,當事人自己都不一定會注意到。
戲劇把這種經典的得意與炫耀動作放大、放慢,經過藝術加工後,在舞臺上用來表示花旦的竊喜(注意,是“竊”喜)。因此,如果被測試人出現了類似的反應,則可以判斷其內心的勝利喜悅是真實的。
根據對上述勝利後反應的規律進行總結,可以得出結論:動作越大或者越複雜,需要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對神經系統的興奮程度要求也越高。因此,如果在測謊過程中,被測試人表現出這類反應,就可以判斷出其內心中積極情緒的真實性,因為靠偽裝和表演,很難瞬間作出這麼大的反應。
失敗者的表現
戰敗的一方,失去的不僅是利益,還有能量。
戰鬥失敗會造成神經興奮度大幅降低,甚至因為害怕遭受隨後的種種負面刺激,而使神經系統進入壓抑狀態,迴圈系統隨即停止補充能量到原本用於戰鬥的身體器官,整個人看起來就是俗話說的“蔫了”。
能量的失去會在幾個地方產生明顯的變化:眼睛失去光彩,變得無神;由於沒有能量,身體受重力作用影響,整體呈下墜趨勢,不會再出現反抗重力的動作和反應,連面部肌肉也會呈現出一致的鬆弛、下垂狀態;軀幹無法保持繼續挺直,頭也會向下低;如果是站姿,還會出現身體重心降低趨勢,腿也會因為失去力量而自然彎曲,或蹲或坐在地上,整個身體呈收縮趨勢;呼吸變得微弱,反應變得遲鈍。
總而言之一句話,失敗之人身體反應符合重力原理,無力抵抗重力的牽引。這些反應以及類似的反應變形,都能充分說明戰敗者的心理狀態:放棄。
因此,如果在測試過程中,能夠觀察到被測試人經過連續刺激之後,出現能量和精神流失的變化,則說明被測試人的心理防線已經瀕臨崩塌,即將講出實情。
戰敗的放棄是一種心理崩潰,是沒有其他期望的心理狀態。這種精神狀態的外在反應與悲傷情緒的外在反應相類似。失去自己所關注和愛護的人或物而又無計可施,是引發悲傷情緒的根本刺激源,一定程度上也是心理上的放棄,如失去摯愛親人,或者付出大量心血而沒有實現願望,這些無奈的失去都會讓人感到悲傷。因此上述反應還可以用於推導悲傷情緒,具體問題要根據具體情境和刺激源的不同性質來進行分析。
但是,悲傷的情緒和悲痛的情緒是由完全不同的心態造成的。悲傷是源自無奈的失去,悲痛則是源自對負面結果(如失去自己所關注或愛護的人或物)的不認可、不相信、不接受的心理狀態,還會感到後悔、不平,還想努力改變現狀,還有能量表達這些不滿和期望,因此悲痛的經典表現是號啕大哭,而悲傷則多是黯然神傷的幽幽狀態。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