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難得的一面倒的勝仗,嘉元帝表示他的皇帝生涯又多了好看的一筆。
皇帝高興,都高興。是以整個京都盡是喜氣洋洋樂翻天。
二月裡杜二哥和杜六哥拖家帶口的過來了,住進了杜小喜託公爹租來的院子裡。很快一人帶著一個女兒去了首飾鋪子和衣料鋪子裡幫忙,另一個侄子也被安排進了筆墨鋪子裡做夥計。等著過兩年他們可以接任掌櫃,或是自己在京裡做些小生意。
杜小喜安排好了哥嫂,很快便被轉移了注意力,概因小星星要進學了。
小星星過了年又長了一歲,已經五歲了。
京都的教育可以說是整個大商之最。
五歲的孩子就要進入西山書院就讀,學期十年,十年之後或直接進入國子監,或自行參加科舉,或從商從軍。
西山書院不僅是大商最好的書院,更是下一代關係網的搖籃地。是以京都各大家族哪怕小小的孩子再哭再鬧,也必須狠心把孩子送進去。
柳大伯去年就和杜小喜說了小星星要入學的事情,哪怕覺得孩子才四周歲,杜小喜再不捨,也只能給小星星準備著。
杜小喜明白人脈的重要性,就像前世很多有權有勢的人家說什麼也要把孩子送到當地最好的學校的實驗班快班。他們沒指望自家原本的學渣孩子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突然變得聰明好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三年變身學霸。班上的優秀學生都是潛力股,做父母的也不過是幫著孩子積累人脈。
能夠進入西山書院的不是天資聰穎,就是背景雄厚。這樣價效比超高的同窗說什麼也不能錯過!
家裡全在為小星星入學準備著,一個個不捨的恨不得天天守著小傢伙。
杜小喜從年前就經常給小星星說明年他要離家去上學了,最開始的時候小星星哭鬧著不肯離家,漸漸的說的多了,這才慢慢接受。
柳大伯是戶部郎中有兩個入學名額,一個小星星用,一個給了當年小星星入族譜的時候說好的柳家族老的重孫子。
西山書院三月三開課,三月初二天沒亮一大家子便出了門。全家總動員,就連年紀大了不愛出門的老夫人和太愛出門不著家的二夫人都來了。
禁衛軍知道今日是西山書院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學,宵禁都提前一個時辰解除。
一行車隊緩緩行在前往西山書院的官道上,路上隱隱約約移動的燈光顯示著各家的重視。
到了西山腳下,一行人下了馬車。女人被轎伕抬著,男人騎著馬慢行,緩緩朝山裡走去。
西山書院實行封閉式教育,平時不接受外人來訪,也就這時候他們能來看看孩子的就學條件怎麼樣。
西山是京都西部群山的總稱,西山書院並不在西山腳下,而是繞過幾座山頭的一個大峽谷裡。
走了一個多時辰眾人才看見高高的山門。那高高在上的西山二字惹得柳大伯和柳垚齊齊讚歎不已,他們小時候可沒有這樣的機遇,甚至連西山書院的名頭都沒聽過。如今自家孩子可以進入這裡如何能不高興。
書院門口站著一排排穿著大紅色儒袍,帶著各色小方巾的小書生有模有樣的站在大門口。為首的一個見著柳家來人頗為從容的走上前來,對著走在最前面一看就是大家長的柳大伯施了一禮恭敬的道:“請您出示入學憑證。”
柳大伯笑著誇了兩句把入學公告拿了出來,小書生檢查無誤後對著眾人道:“請跟學生來!”
一行人跟著小書生小小的步子朝書院中走去。
柳垚和杜小喜對視一眼,齊齊看了眼前面引路的小書生忍不住滿意的笑了。
西山書院不僅教學子讀書,更多的是為人處世,那種氣度雖不及底蘊深厚的世家卻也非一般人家能比。
小書生把兩人引到夫子在的地方報道,等著老夫人柳大伯柳二爺和杜小喜夫妻一一拜託過夫子後才朝下一站走去。
西山書院雖是在山谷裡,周圍不少山峰都是它的地盤,小書生一路走,一路介紹,最後到一片矮山前停下。
小書生指指隱在青松綠樹間的房舍道:“生舍就在上面。”
沒錯,西山書院佔地廣泛到一個山頭一種設施。學子睡覺上課吃飯全不在一個地方。對此書院的解釋是:健康是一切的前提。沒有好身體縣試都過不了,還想考科舉成狀元!沒有好身體怎麼帶兵打仗!沒有好身體怎麼走南闖北掙大錢!沒有好身體去花樓小花娘都背後鄙視你不男人!所以爬上爬下動起來吧!
小書生引路工作完成笑著和眾人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