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2 / 4)

0萬法郎的現金在北京四環的一個小區買了一套住房。

民營企業於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中國起步,孫受僱於北京的一家法國企業,每月掙萬法郎。1993年,夫妻倆向移居美國的張的哥哥借了一些錢,把兒子張軍送到巴黎上大學。張軍結束學業後已受僱於一家法國銀行,每月工資萬法郎。

這時,一個姑娘從浴室裡伸出頭來。她是這家的保姆,來自安徽的一個貧窮鄉村。每個星期六上午,孫開車(她去年花10萬法郎買的一輛武漢產的雪鐵龍牌汽車)帶保姆到大商場買東西。

張和孫雖然還遠不能代表那些受益於經濟轉型時期致富的億中國人,但他們的經歷卻可以充分說明中國新中產階層在20世紀90年代形成的方式。據報告,中國的中產階層到2005年將達2億人。美國麥金西環球研究所的一份研究報告則估計,在這2億人中,有3000萬人(這部分人被稱為新的中產階層,其人數正在以每年40%的速度增加)已經有了自己的房產。中國的這個中產階層對外國企業(特別是外國的銀行和保險公司)很有吸引力,因為他們擁有大筆儲蓄。像張和孫這樣的中產階層分子已佔中國人口的15%。他們善於利用中國經濟改革的機會,對政府進行的改革持支援態度。現在,他們開始享受生活的樂趣。

48歲的孫現在很注意自己的外表。她參加了一個體育俱樂部,並且每星期五晚上都要上髮廊。她還喜歡去做很時髦的腳部按摩。星期六下午,她帶著公公婆婆到市中心購物。公公婆婆則常常利用這個機會到商場底層的小劇院邊喝茶邊聽戲。有時,孫還透過行動電話同兒子聯絡在一家星巴克咖啡連鎖店見面。

星期六晚上,張和孫同朋友們上飯館。北京的飯館裡有各種菜餚,多得簡直不知該怎樣挑選。在東直門的一條街上,飯館都是通宵營業。張軍有時開車帶著他們到一個朋友開的雲南餐廳用餐。那裡的裝飾很有特色,簡直使人感到是在紐約或巴黎。

這一家人有時還到電影院裡去打發晚上的時光,或者是回家看DVD。張軍更喜歡同自己的朋友們外出,例如到三里屯的酒吧去消遣。北京第一家咖啡館開於1994年。現在,中國所有的大城市都有“酒吧街”。最近兩年來,北京郊區的飯店越來越多。數以千計的家庭開始到郊區農村租房甚至買房,作為家裡的第二住處。

張和孫打算在明年同兒子到歐洲旅遊。他們將先到巴黎,然後到義大利、奧地利和德國。2000年,有300萬中國人就是這樣出國度假的。他們喜歡去的地方是東南亞國家、歐洲和美國。兩年前,張和孫已利用假期在國內旅遊過。2001年5月1日休假時,中國有6000萬人外出旅遊,消費了180億法郎!這真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

4、中產階層話語空間的建立與擴張

90年代前後,文化市場上流行的閱讀刊物還是《大眾電影》、《電影世界》、《中外電視》以及《現代服裝》、《上海服飾》、《健美》等消閒初級階段的大眾刊物,閱讀的等級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但在90年代初期,在具有“民間性”的圖書發行渠道———“書攤”上,卻赫然擺上了印製極其精美的“10元刊”:“10元刊,是一種大而化之的稱謂,專指那些售價在10元上下,以城市白領為主要銷售物件的刊物。國際流行的16開本加進口銅版紙加精美的封面設計,使這些刊物在書攤上顯出鶴立雞群的貴族氣派。”這些“貴族刊物”是指《世界時裝之苑》、《時尚》、《現代畫報》、《精品》、《今日名流》、《世界都市》等。現在這些刊物的售價已在20元左右,品種還要加上《瑞麗》、《新娘》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這些昂貴的刊物起始於極具民間意味的“書攤”。著名文化研究學者戴錦華說:“類似雜誌在其問世之初,其定價之高昂,超過了大部分書攤光顧者的消費能力,但它不僅存活下來,而且成功流行。這固然說明中國社會首先表現在消費上的分化或曰分層已開始發生,但它同時透露了一個有趣的資訊:那些並不屬於類似雜誌的預期讀者亦間或成為類似刊物的購買者,因為甚至其包裝形態,已然負載著未來生活的構想,而先後致富則是指稱這種未來想象的信念式表達。於是,類似雜誌便以超前的、展示與指導者的角色進入了我們的文化視野。直到90年代中期以後,類似刊物的後繼者創刊伊始,便安居在它們應有的位置:星級賓館的大堂或豪華商城的圖書精品屋中。此時,消費的分層伴隨著社會分化已開始清晰並穩定。”

這些白領雜誌也可以稱為“中產階層”雜誌。自這些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