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涫�藕謾!�
“柳兄說笑了。”子衿正欲再說什麼,柳梓已對僕從說道:“奏樂,那首……秦觀的鵲橋仙!”又轉頭道:“劉兄離家也有一載了罷!今日好好聽聽這江南的絲竹,以慰鄉情!劉兄以為如何?”
“……甚好。”
“哈哈哈……擺上酒菜!”
37、柳府 。。。
管絃聲漸漸響起,確是江南的歌伎樂師。
亭中的女子翩翩起舞,頗有幾分霓裳羽衣的意思。
柳梓眯起眼睛,一手在膝上打著節拍,一手將酒液倒進喉嚨。飲罷,吟了一句:“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子衿在一旁聽著卻是愈加厭惡。
江南計程車子雖是風流不羈,在外趕考時卻極節儉,家有百十萬貫也常草履布巾。柳梓這般放肆,實是違了這規矩。
柳梓卻無所覺察,還對子衿道:“劉家在江南便是望族,劉兄又是少年有成,柳梓一直無緣結識。如今,還望與劉兄交個朋友。若不嫌棄,柳梓便喚劉兄子衿了。”
“柳兄謬讚了。不過是鄉人溢美之詞而已。”
“子衿覺得這女子如何?”
“美人。”
“她以前可是秦淮樓裡的頭牌,兩年前跟了我。聽聞子衿尚未娶妻,若是喜歡,不如我將她送給子衿?”
“無功不受祿,在下怎敢奪人所愛。”子衿站起身,撣了撣衣襬上的灰塵。
柳梓連忙拉住他:“實不相瞞,在下實在是喜愛子衿的那匹良駒,今日想以美人與子衿換馬——”
“柳兄的好意子衿心領了,只是穆跟著子衿已久,換馬之事,還是算了罷!”
柳梓看著子衿的神色,突然撫掌大笑起來:“子衿果然是重情重義之人,好,好,好!不過——子衿可是第二回得罪我了,今日可一定要喝杯賠罪的酒。咱們不醉不歸!”
子衿神色稍緩,連飲了幾杯,還是牽了穆匆匆告辭出來了。
夜色已沉,他被風一吹,才覺一身冷汗。
他摸了摸穆的頭,說道:“下次見了這傢伙,記得繞路走。”
穆輕嘶一聲,慢跑著朝嶽府去了。
38
38、緣由 。。。
這日子衿接到劉父劉母的來信,急忙拆開來看。
這是來京後的第一封家信。
子衿有些愧疚地想,也是時候給家人寫封信了。來京後,竟沒有報聲平安,連喜報都沒有寫回家去。
父母在信中自然先說了考上狀元一事,又叮囑了一番。
家裡倒是沒問自己進入兵部與成家之事。
子衿看到信末時吃了一驚:吳恪的一位庶女要嫁與大伯的嫡子;妹妹要嫁來京城,為何家嫡二公子的平妻,現下已在路上了。
前一樁婚事先不提。只是他在京城多有聽聞,何家子息單薄,何垣下只有長房留下的兩位嫡孫和一位庶子。三位公子中除了嫡長子都沒什麼出息,尤其是次子,平日在京城裡遊玩行樂,無人管教,何垣也極為頭疼。
父母怎麼由得妹妹去嫁給這種紈絝……竟還是平妻。
他聽說那次子的結髮妻子是暴病而亡,家中還剩兩位平妻,三位妾室。
妹妹並不是劉家族長所出,身份與何家是雲泥之別,若是嫁進去,恐怕只有受苦的份。
何況,劉家同時與兩大家族聯姻,做事雖不張揚,該知道的人卻都清楚了。
如此看來,這些事情還可能是嶽霖從中促成的。
為什麼這麼做——他不是為皇帝做事的人麼。
他將信箋收進袖子裡,出門去找嶽霖。
到嶽霖院裡的時候他竟是在舞劍。只是,劍鞘被長繩緊緊地縛在劍身上,已經有些鏽斑,顯得暗淡。
更奇的是,他的劍招很慢。與吳鉤所形容的,全然不同。他一招一式做得極認真,像是個有些笨拙的初學者。口中和著節奏吟詩,又是李賀的《雁門太守行》。
子衿在一旁看到嶽霖收式,才走過去笑道:“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先生真的很喜歡這詩呢。”
“說不上,只是有個老朋友老是吟這首詩,都三十年了。”嶽霖邊說邊走回房中,將劍放到架子上。
“是……李黎將軍麼?”
嶽霖骨節突出的手一寸寸撫過劍鞘,轉而又漠然道:“別猜了。對和錯,沒什麼區別。”
“我只是想知道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