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副院長是合適人選。廖副院長心裡清楚,象他一樣學術成果那麼多的法律人才,再過五十年仍然吃香。這點,廖副院長永遠自信。
廖副院長恢復了當初的元氣,按照規定,每年作為分管副院長親任審判長參加合議庭審理三件刑事案件和三件行政案件,加上每年作為審判委員會委員參加旁聽觀摩十次庭審活動,其他時間都用於案例研究,他在為退休之後再就業作準備,厚積薄發才見功夫。當年廖副院長在法院“業大”主講《寫作》時常常帶出這句話,當時一帶而過,現在味道正濃。
第二十九章(3) 這是全縣人民認真思考慎重推舉的結果吧!
無疆縣“千名幹部訪問農家”活動收到顯著成效。金星村二十華里的出口路全部整修,其中硬化了五華里。公路兩旁砌了引水渠道,渠裡水流潺潺。金星村的村委會遷到靠近公路的一旁,買下一家農民的房子改作辦公樓,樓內設有村支書辦公室、村主任辦公室、村幹部辦公室,還有會議室、圖書室、老人活動室。村委會門前砌了花池,一公里長的路段裝了八盞路燈。沿路兩旁廁所、豬圈全都搬到眼光不及之處,危房爛屋全部拆除,靠公路一側的牆面全都刷白,到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景象。為了這些,法院又多投入三萬餘元,盧鎮東縣長對陳邦敏院長說:“這錢應該出,出的有意義。”陳院長說:“一分一厘用在骨節眼上,是有意義。”張響輔副書記也說:“法院出了錢,老百姓心裡有一杆秤的。”陳院長說:“用在老百姓身上,非常值得。”凌子鼐是縣裡“千名幹部訪問農家”領導小組成員、巡視組副組長、金星村掛點工作的掛點領導。一年時間忙的團團轉,全縣二十五個鄉鎮二百八十七個村莊,一年時間走了個遍,沒有那個鄉鎮主要領導和掛點單位領導不認得盧縣長身邊的凌副院長和黃秘書,有時候盧縣長有事外出,委託凌子鼐和黃志剛下去巡視檢查,鄉鎮領導也把他倆當作縣裡領導高規格接待,這些鄉長書記都知道,縣領導身邊的人得罪不起,他提撥你沒這個權,但他搞倒你不能提撥你可有這個份。天天在領導面前彙報你的不是,第一遍可能不信,十遍以後不信也信。不過,象凌子鼐和黃志剛一樣的人壓根兒不會擺臭架子,他們與鄉鎮領導關係很好。
金星村一時成為全市村建工作的樣板村,前來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最後市委蔡副書記帶著各縣的縣委書記、縣長浩浩蕩蕩在金星村開現場會。縣委安書記介紹了,又由縣府盧縣長作介紹,然後又由掛點單位領導作一番彙報。凌子鼐非常得體非常恰當非常注意分寸,每每提及陳院長,如,“我受陳邦敏院長指派,具體負責這項工作”,“陳邦敏院長隔三差五下到掛點村現場辦公,瞭解情況,解決問題”,“陳邦敏院長與金星村幹部群眾一道研究方案、規劃建設”,“陳邦敏院長深入群眾之中,組織農民投工投勞”。同時一再提到縣委、縣府,但沒有點到具體領導的名字了,大有縣委抓大方向,縣府搞大行動的氣魄,又有全黨動員,全民動手的聲勢。市委蔡副書記會後對盧縣長說:“這個小凌,突出領導,唯獨不突出他自已,主次位置擺的好,沒有搶功,這是難能可貴的。陳邦敏也不錯,派了能幹的人下去,做了很多事情。”
參觀結束後,陳邦敏的名字被大多數人記住了,陳邦敏自然高興。晚宴時,安書記和盧縣長、張副書記陪蔡副書記一桌用餐,蔡副書記問到:“小陳院長是西南政法學院的?我的小外甥女也是西南政法學院的,留到重慶,不肯回來。小陳院長,不錯,不錯,年輕有為。當初討論他來無疆我是贊成的。知識分子不要老是呆在機關,也要下到農村基層鍛鍊,這次村建工作,小陳院長就不錯嘛,工作很出色嘛。還有那個小凌,法院副院長吧,見過幾次面,小鬼有進步,很好的嘛。座位擠一擠,叫他們兩個過來嗎?”邊上市委下來的兩個年輕人急忙讓座,安書記按下他們兩個,用手輕輕點了一下縣委辦王主任和縣府辦劉主任:“這桌叫服務員斟酒,你倆去招呼其他領導。”兩位主任起身向桌邊的各位客人點點頭,微笑著說:“失陪了。”走出門去。陳邦敏和凌子鼐從門外大廳的桌邊換了進來。
酒宴間輪番表揚了法院對村建工作的支援,特別是陳邦敏和凌子鼐的表現。蔡副書記充分肯定了無疆縣委、縣府在加強農村、農業、農民工作作出的努力,並要求縣裡製作一部專題片在市電視臺播放,要把無疆的經驗在全市推廣:“這是很有意義的。市電視臺臺長好象也是你們無疆縣人吧,這也是一種資源,一種優勢。”
春節過後,縣裡臨時召集正科級以上幹部到縣委開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