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老婆寫的遺書。
炮艇一靠碼頭,彭副司令就上來抱住我,我眼淚一下子就下來,說:“首長,我沒有完成任務……”他說:“不,你完成了,完成得很好,仗沒有打好,責任由我來負。”看見我頭部負傷,他非得送我去鼓浪嶼醫院治療。
他不知怎麼聽說了我寫遺書,路上主動提出來要看。我說:“首長就別看了吧,都是些私事……”可他非要看。我只好給他看。他看了,很感慨,眼眶溼潤,嘴裡囁嚅著裡面的兩句詩:“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
然後問我怎麼處理這封遺書。
我說:“燒掉。”
他說:“不,應該給你愛人看看。”
“她看了不好受。”
“應該給她看看,讓她知道一個軍人的襟懷。”
“9·1”海戰(7)
又說:“張逸民,看來我沒有看錯你!”
我說:“有首長這句話,我寧可什麼都不要了!”
我們倆都噙著眼淚。
我從小就有精忠報國志願,認為戰死在沙場上是莫大的榮幸。
後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幾個編劇到福建前線體驗生活,聽說了魚雷快艇出海作戰的傳奇故事,決定創作一部關於海戰的故事片,張逸民也應邀加入創作班子。不久,經過數度修改送審,明星加盟,電影最終拍攝出來,名字叫《海鷹》,張逸民是編劇之一。
再後來,“文化大革命”中,這個自稱“天生就是為打仗來到人間”的軍人捲入###。從此,電影銀幕上他的名字從編劇一欄裡悄然抹掉。《海鷹》裡英雄形象撫育一代代青少年茁壯成長,激勵一批批年輕人穿上戎裝報效國家,而對於銀幕上的原型,生活中真實的那個人,周圍已漸漸淡忘……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海上“反小股”(1)
轉眼新中國在《偉大的祖國》歌曲聲中走過了10年路程。
作為一個新生政權的存在,可以說她是經歷了“艱難曲折”的考驗。首先,國內遭遇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自然災害。北旱南澇,農業欠收,加之國民經濟政策出現失誤,各種政治運動接二連三,民計民生,節衣縮食,考驗空前。
國際上,外交方面囹陷多事之秋——
邊境的北方,中、蘇關係度過了“蜜月時期”出現久合必分之勢。蘇共單方面終止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拒絕向中國政府提供生產核武器技術資料,拒絕幫助中國建造核動力潛艇,分期分批撤走援華蘇聯專家。1962年1月,毛澤東在7000人大會上明確點出:蘇聯的黨和國家領導現在被修正主義者篡奪了。
至此,中、蘇關係矛盾公開化。
西部邊境,中、印兩國國土爭端久置未決,軍隊在“麥克馬洪線”處摩擦不斷。中國邊防部隊遵照中國政府和中央軍委指示,本著忍讓的態度,單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主動後撤20公里,以避免事態擴大。然而,印方卻將中國政府的寬容和剋制視為軟弱可欺,在中印邊境東西兩端得寸進尺,頻繁挑起事端,一場邊境戰爭已經在所難免。
邊境南部,1961年5月,美國在越南南方發動了由美國人出錢、出槍、出顧問,南越傀儡當局出人的“特種戰爭”,發動了全面的越南內戰。中、越兩國緊鄰,美軍介入越南戰爭,海軍艦艇編隊出入北部灣海域,戰爭的規模和範圍不斷擴大,已經威脅到中國安全。同年美國總統肯尼迪公開表態:不管用什麼手段,必須阻止共產黨中國成為一個有核國家。隨後,美軍先後兩次以中國為假設敵組織了代號為“高跟Ⅰ”、“高跟Ⅱ”的核戰爭演習,意在展示核威懾打擊力量。
作為包圍中國大陸的最後一個方向:東南沿海,臺灣當局認為渴望已久的###時機總算成熟。1962年1月15日,成立了以蔣介石、陳誠等5人組成的“反攻行動委員會”(又稱最高5人小組),作為###的決策機構,全力推行“光復神州”使命。國民黨軍總參謀部制定了兩項作戰計劃:“國光反攻計劃”、“旭光反攻計劃”。
“國光反攻計劃”,內容涉及三軍聯合兩棲作戰方式,航渡作戰,對大陸東南沿海地區實施正面攻擊,強行登陸,擴大戰果,逐漸向內陸擴張。
“旭光反攻計劃”,內容包括奇襲作戰方式,實施由岸至岸運動的戰術,突然登陸,鞏固灘頭陣地後再逐漸擴大戰果。
兩項作戰計劃,“國光”為主,“旭光”為輔。正面登陸地點設在金門隔海相對的圍頭一線,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