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國魚雷快艇部隊的作戰和訓練完全遵循蘇聯紅軍條令條例,甚至到了機械照搬的地步。當年快艇第三十一大隊在浙東高島設伏“太平”號,海面4級風浪,馬冠三嚴格執行蘇聯海軍條令規定,魚雷快艇只能在3級風浪以內出擊,堅決不同意頂風浪出海作戰,屢屢坐失戰機。
1958年9月1日,面對海上波濤洶湧,天翻地覆,上級仍要求艇隊全速出擊,至少擊沉“美堅”號登陸艦,力爭擊沉兩艘敵艦。當時思考問題的角度已經全方位政治化,只要能達到確保封鎖金門,嚴懲臺灣和美國,支援中東鬥爭的政治目標,其他的客觀條件全不在考慮之內。
如是,厄運也就順理成章地降臨在波浪滔天的航線上,雙方都經歷了一次生與死的劫難。
20時52分,鎮海觀通站在距離27海里上發現護航運輸編隊呈單縱隊向金門航行。編隊順序為,“江”字號、“永”字號、“江”字號、“美”字號。岸上指揮所決定立即出擊,不讓這支編隊進入料羅灣。
執行這次海上作戰任務的部隊,包括魚雷快艇第一大隊6艘快艇(舷號為103、105、174、177、178、180),護衛艇三十一大隊3艘75噸級護衛艇(舷號為556、557、558)和4艘50噸級護衛艇。鎮海指揮所統一指揮,仍舊沿用岸上雷達引導魚雷快艇實施海上突擊,在護衛艇和岸炮掩護下,魚雷快艇為主要打擊力量,護衛艇作為保障兵力。
張逸民在率隊出航前接到艦隊作戰處打來的電話,內容是:海上風浪很大,但這是中央軍委的命令,一定要幹掉“美堅”號。
19時10分,7艘護衛艇由廈門啟航。21時20分,6艘魚雷快艇由虎嶼啟航。22時03分,各艇群分別由待機點出發,計劃在料羅灣以東5海里發起攻擊。張逸民回憶,當時正是兩次颱風的間隙。8月31日颱風剛剛在汕頭登陸,下一個颱風已經又到臺灣,海上風浪七八級。他從來不暈船,打海南島時都沒有暈,但這一趟暈船了。
當時,魚雷快艇編隊頂著滔滔白浪一出廈門就被外面敵佔島上守軍發現,炮彈紛紛落在兩舷周圍,航道被封鎖。形勢明明白白告訴張逸民,這一仗已經沒有了“突襲”,只有強攻。編隊一路突圍到達梧嶼,他用當地電話向支隊領導報告了海上情況,請示風浪太大,能否不跑高速。對方遲疑片刻後,無奈地說:“沒有辦法呀,你還得按規定跑。”他電話沒打完就離開,周圍都是落下來的炮彈,打電話也是在冒著生命危險。
艱難地行駛3海里後,艇隊到達鎮海角。
眾人停下來還沒喘口氣,命令下來,立刻出擊。當時上級規定的航速為36節,用老艇員話講,純粹是“破壞性航行”。編隊在風浪裡跑了兩分鐘後,張逸民用艇載超短波電話請示能否降低航速,得到回答是:“執行命令!”
咬牙往前跑了10分鐘後各艇實在堅持不住。他再次請示,明確說:“再用這個速度跑下去部隊就拖垮。”得到的回答仍然是四個字:“執行命令。”
36節速度上又跑了40分鐘。他在回憶錄中寫道:
實在是艱難呀!艱難到什麼程度?我已經坐不住,必須用胳膊緊緊抱住桅杆,後來發現隔著出海服,呢子服,許多層衣服,抱住的地方皮都磨沒了。屁股底下一顛一顛,顛得皮開肉綻。那是一種什麼感覺呢?就像北方農村大車毛了(車驚了),在橫壟地裡狂跑能把人顛下車。眼看我們跑到地方,忽然又接到命令,讓我們停止前進返航。我當時心裡忽悠一下,心想:費這麼大勁跑到這裡又返航?反正這一仗肯定要打,是不是可以不返航原地待命。回答是:“不行,立刻回鎮海角!”我在返回途中沒再聽它的,用航速24節。即使這樣,還是很顛。
快艇編隊一路顛簸返回鎮海角,剛剛要憩,命令又到了:出擊。航速還是36節。但是這次航向改變,上次航向90度,這次航向75度,說明敵艦更加靠近料羅灣,如果不及時趕到發起攻擊就可能進港。
。 想看書來
“9·1”海戰(3)
艇隊再次出擊。海面狂風大作,魚雷快艇忽而舉上數丈高浪峰,忽而埋入浪谷潛水航行,差不多潰不成軍。張逸民只好再請示減速。得到回答加了兩個字:“堅決執行命令!”他對身邊的政委說:“完了,今天要砸鍋了!”
忽又聞命令,航向角改為50度。
艇隊剛剛改變航向角,再接到命令,航向改為120度。
這樣頻頻改變航向角讓編隊叫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