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傳來密電:
陳、粟、張三同志:
新中國馬上就要成立了,希望你們能於夏秋兩季完成各項準備,冬季攻佔臺灣。做到中央一聲令下,隨時行動。
毛澤東 朱德
1949年6月21日
粟裕在電報上批註:
海軍的準備,請愛萍同志閱辦。
可以想見張愛萍拿到電報時的表情,他已經馬不停蹄,把時間使用和人力財力調動拉到極限。他知道現實情況與黨中央的期望還存在著較大差距,但同時他也深知作為一名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他決定去拜訪一個人,探討解決問題的出路——
徐時輔,湖北天門縣人,1916年出生。1930年進東北海軍學堂將校預備班。“九·一八”事變後,在“鎮海”艦實習,後被派往美國安娜波利斯海軍學院研究生院學習。1946年接收“興安”修理艦任艦長,自奧爾良駕艦回國。後出任國民黨海軍總司令部辦公廳副主任,桂永清出逃前曾動員他去臺灣,他藉故迴避,滯留上海。上海解放後,經金聲介紹加入人民海軍。當初招募此人時黨委會曾引起爭論,但張愛萍堅持認為,只要是愛國的人才就應該啟用,有一技之長者,更應重用。
張愛萍連夜驅車趕到徐時輔在重慶南路的住所,敲開門。
徐時輔披衣出迎,見門外是司令員張愛萍不勝驚訝。張愛萍沒多寒暄,說出華東海軍黨委的工作計劃,要組建一支作戰軍艦編隊,首批艦員的訓練和首批軍艦的裝修必須在1949年10月底以前完成,並且必須同步告成,確保解放臺灣任務所需要。艦員訓練方案,採用開辦學校的辦法,集中兩至3個月的時間分別對新、原海軍人員進行突擊訓練。但是這裡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新海軍人員的技術培訓如何能在短期內收效。
徐時輔一時無語。在他看來,按照常規,一名海軍水兵,即使有初中文化程度,也要經過一年半修造才能上艦。培養一名海軍中層軍官,得用9至15年時間。現在,要讓這些不識字的陸軍在兩三個月內掌握航海技術,簡直不敢想像。他坦言艦上技術分門別類,專業性很強,在美、英國家,須有高等文化基礎,有專門的培訓機構和教員。國民黨海軍走的也是這條路。又介紹當年接收“興安”艦在美國受訓的經歷,當時98名艦員都在編到位,透過美國海軍口對口、一對一教學,8個月後才把軍艦開回國內。
張愛萍聽此,心中暗喜,國民黨海軍能把培訓時間縮短到8個月,這就是希望。“能不能找到一個突擊辦法,讓新海軍先學會本職操作?”張愛萍試探。“能不能從訓練方法、內容上做一些改造,讓他們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先教會掌握本職技術,上艦後逐步消化?”說罷,隨手撥動電燈開關。“譬如電燈,對於電的原理、燈泡構造可以先不管它,先學會這麼一撥,燈亮就行了,怎麼樣?”
關於華東軍區海軍(9)
徐時輔為之一振,領會意圖,表示如果不進修那麼多系統理論,結合訓練戰位操作,兩三個月學會基本職能是有可能的。這正是張愛萍此一行的目的。兩人開始磋商在兩個月時間內進行單人戰位技術為主的突擊訓練,只求上艦以後能夠開得動、打得準,避免發生人為事故就行。同時著手考慮從原海軍人員中挑選合適的人選擔任教員,開辦海校。
1949年8月15日華東軍區海軍學校正式成立,校址在南京挹江門原國民黨海軍總司令部大院內。張愛萍任校長兼政委,徐時輔出任訓練處技術教育科科長,專門負責對新海軍人員的技術訓練。
與此同時,張愛萍堅定不移地貫徹中央部署,落實組建所需的作戰艦隊,初步構想建立7個艦隊,分別是:
第一艦隊:負責擔任後勤運輸,物資技術保障;
第二艦隊:負責掃雷任務;
第三艦隊:擔任登陸運輸任務;
第四艦隊:擔任登陸運輸任務;
第五艦隊:擔負江防任務;
第六艦隊:負責護航,支援登陸作戰;
第七艦隊:負責戰役掩護、護航、支援登陸任務。
就在張愛萍緊鑼密鼓地加快解放臺灣步伐的時候,一場大規模空襲轟炸突然降臨。
1949年9月20日下午,落日染紅了長江。
南京下關海校第五大隊的幹部、學員聚集在江邊翹首相望。忽然,有同學叫道:“來了!來了!”只見開闊的江面上,開始是一個黑點,漸漸出現一個姿態矯健的軍艦身影,藍灰色艦體在陽光下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