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3 / 4)

小說:漢末衛公子 作者:保時捷

反賊,無名,必難行,背惡名,更是難容天下。

以李,郭汜,樊稠,張濟四人的涼州軍,失去了董卓這個強橫首領。各擁一軍,但在局勢險惡下,終究勉強合作抱成一團。四人合共上書,求情呂布與王允赦免其惡名。

董卓麾下,涼州軍素來與幷州軍互有嫌隙,而王允更是一個死硬的漢庭分子,如何能容忍這些當年燒殺洛陽,藐視貴族,欺凌皇帝的幫兇分子。

信使被王允大怒斬首,懸首掛於長安東門。以告李,郭汜水火不容之心。

而既得了王允不許赦免的事實,遊走在關西的四人,終於恐慌了起來。這裡四個人或許有善戰之勇。但卻沒有善謀之智,而氣度胸壑也是那種小人物水漲船高的德行,而在危難中,難免手足無措。

昔日的西涼軍一概上下。從佈局謀略,一直到政治內政幾乎都是李儒一人打理地井井有條,有這樣一個人強撐起了善戰的涼州無後顧之憂。這些武將自然從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

同樣董卓昔日的霸王之氣勢。也壓服了所有人不敢有多餘的想法。

但在這個時候,兩個涼州軍的支柱轟然倒塌,大小武將,這才驀然發現,自己實在沒有什麼方法,能夠繼續讓涼州軍走向光明點的未來。

不得不說,這應當是昔日縱橫無雙幷州軍的悲哀。因為。這一切的導火索不過是個女人,雖然她是傾國之色。但涼州軍花費了多少生命換來的地位卻輕易地支離破碎。

四人不敢面對呂布無雙武力,以及可能出現的皇帝矯詔,山東諸侯再一次齊發長安,最後合計再三,只能下定決心,率領這十萬大軍退兵西涼,入寇山林躲避天下共討了。

卻在這時,李儒的逝去,卻讓另外一個人跳出了前臺。張濟的侄子幕僚賈詡,這個曾經一手導演了楊奉兵敗馮翊地大戲,使得楊奉元氣大傷的鬼謀之才。

賈詡自然是不願意跟隨這些人流浪天涯,以安樂為生的奮鬥目標更是難以容忍在山林中成為過節喊打的賊首小頭目。一想到以後混跡在張秀身邊,各個小兵張口一聲頭目,閉口一聲老大,賈詡頭皮一陣發麻。

他地目標很簡單啊,一杯香茗,一卷書香,吃飽就睡,睡飽就吃,能夠躺著就絕不站著,能夠不做事,那是世間最美妙的事情。

一隨這些沒有眼光的傢伙當一個山大王,整日東躲西藏,賈詡發現未來幾乎是一片黑暗。

事實上,就在賈詡猶豫不決地時候。將他作為最信賴地心腹,甚至仰為師傅的張秀,終於再三懇請,期望他能夠解決現在如此惡劣的局勢。

賈詡不是不知道,涼州軍兇殘的本性,而長安百官與呂布將這群悍匪逼到了絕路,不難想象,一旦他出謀劃策,必然會出現朝堂血流不止,百里屍橫遍野的局勢。出身於貴族,賈詡可以將那群百姓的生死忽略,但卻不能不考慮朝廷百官的生死。

但張秀地知遇之恩,在這個時代除去君恩,師恩,便是這提攜之恩,尤甚。

天平漸漸傾斜,賈詡終於答應出面遊說其餘三位主將。

賈詡在馮翊建下地威名,足夠讓李郭汜樊稠三人重視,而憑藉他的口才以及對事實地把握,很快便說服了所有人。

兵髮長安,搶奪獻帝百官,再一次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正軍名,以堵天下之口。

呂布一介莽夫,雖然武勇蓋世無雙,但在賈詡看來也並不值以提。

十萬涼州軍幾乎很快便達成了協議,雖然對於呂布善戰而略微有些恐悚,但享受了數年榮華富貴的日子,四人也不願以真正的當那群朝不保夕的山賊草寇。

在賈詡獻策下,以郭汜本部三萬兵馬,兵出武功,攻取咸陽而直向南撲去。在所有人看來,郭汜的目標很簡單,便是向荊州逃竄。而剩餘李,樊稠五萬人馬度過黃河向北,直向北上。留有張濟本部兩萬兵馬依舊屯於武功。

長安呂布得到郭汜向南逃竄的訊息,大喜過望,既然西涼軍分兵而走,自然是撿軟柿子來捏了,當即其幷州軍兩萬鐵騎,出長安直向武關撲去。

與此同時,調動呂布出城之後,李樊稠當即兵鋒調轉,五萬人馬不停蹄,兵不卸甲,當即向南,對著長安撲來。

長安恐慌不已,當即向呂布求救,望其回援。所有人在這個時候才明白,原來涼州軍不甘受死,意欲決死反撲了。

事實上,也正是當初四將服軟,求情赦免的行為讓所有百官被董卓踐踏得一文不值的虛榮心得到了碩大的滿足,曾經受到的侮辱和迫害更使得這些人對西涼軍恨之入骨。那一道求饒和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