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軍人的最高統帥,不是衛寧還是誰?而當政權也由衛寧操控的時候,軍政兩面便為衛寧帶來了足夠的憑仗可以讓自己放手施為……
先搭上軍隊的聲音,換得了軍功得到認可,再以軍功充當進身資本換取政治地位,雖然繞過了好大一個圈子,但是不得不說,衛寧這樣一個強硬派在,一切東西都成了板釘釘的事實……
雖然,這些工匠,這些商人,這些農夫能夠換取的地位並不多,特權也遠比士林階層少了太多,但是名義上,他們還是具備了特殊的官位。就好比西方的騎士那種介乎貴族和平民之間的關係……這些人能夠得到的不多,但也足夠讓身價增加不少……
事實上,如今主持研發器械的馬均,便已經開始有了登堂入室的資格了……衛寧擬以馬均擔當新新增的器械司‘製作長’,秩比不過八百石,但未來,衛寧是希望能夠讓這個部門成為將作大臣這樣的平級的職位……
當然馬均的確功勞莫大,不單單改良了不少農作器械,同時也為戰爭器具的研發耗盡了心血,正如同現在張遼所得到的三十具連發重弩,正是衛寧丟擲的課題上耗費了兩年時間得來的成果。
但是,這個連發重弩卻與諸葛亮的連弩似乎並沒有多少關係了。任何器械,越小便越難做到精細,至少比起諸葛連弩來說,在器械大小上無法做到精簡,手工藝也無法做到那樣精細的程度。
但是比起威力來說,衛寧雖然不知道諸葛亮的連弩到底有多麼強,但這種重弩可達到十五根弩箭連發,六百米,威力可以直接沒入堅硬城牆半米深,幾乎可以說只要被射到的敵人,便是必死……
(說明,以上都是我yy的,只是為了渲染一下衛寧的改革計劃而已,雖然也是yy。不想再看資料看得頭昏了,我也不是很懂軍械這方面的玩意,如果有懂行的朋友千萬別笑話。)
當然,分配給張遼三十具已經算是很多了,也是陳登當初東來的時候,衛寧調撥的,一直到一個月前才送到軍前。張遼本意是要與劉備野外決戰使用,但看破了對方的詭計,也是為了等待衛三的南下,是以藏而不用。
現在衛三的兵馬已經準備妥當隨時可以按照下一步環節來走,那麼便正該是用這些東西的時候了。
當大軍在張遼的帶領下,逼近了平原,整個城牆上也早已經密密麻麻的站滿了劉備軍計程車兵。
二十天,單福沒有鬆懈的訓練這些兵馬,微微有了那麼一絲氣象。但是比起張遼軍那種彷彿渾然天成的精悍,便能輕而易舉的看出了差距。
張遼的名頭是跟隨呂布起一直打響的,當年的洛陽爭奪戰,虎牢關之戰,張遼的表現都頗為不俗,在這個天下中,至少也是有名的大將了。
劉備雖然對張遼恨得牙癢癢,但是卻也不敢小覷他,更何況那軍中還有一個不知道哪來的智謀高人在那謀劃。
單福的計策原本是條雙向計,既是為了引誘張遼去偷襲信都,用關羽軍糾纏而大軍奔襲圍殺,也可以是用平原軍將對方拖住,等候關羽軍繞過後背給予致命一擊……
所以,本質上,是先守而後攻。劉備自然不會貿貿然的就出頭和張遼廝殺……畢竟藉助城牆之利,本身上兵馬差距並不明顯,那麼便是先一步立於有利的方向了。
劉備本想是堅守不出,等待對方開始兵馬疲軟而後以關羽為奇襲大軍突襲敵軍後背,再出城掩殺,裡應外合成就大事。
但是,當對方不待天明便奔出一騎,卻讓劉備恨得牙癢癢。
來者不是別人,卻是典韋。
典韋一直修養了二十多日,從當初的急躁,到了現在開始漸漸冷靜,也只是為了得到一個自己滿意的答覆。
不管是生是死,不管是降還是亡,典韋只想等著一個結果……一個自己需要親自了解的事情。
“張翼德~!出城一戰!”典韋鼓起胸膛,運足了氣力,對著城牆上一身高喝,那彷彿雷鳴般的嘶吼,道出了多少痛心,也讓多少人膽寒不已。
張飛並不在城上,但是那幾乎傳遍了整個天地的聲音,卻毫無阻礙的透入了城內,張飛的住所。
此刻,張飛還抱著個酒罈宿醉不醒,事實上,他已經整整幾個月都是這樣模樣,不管任何人勸都沒有半點辦法,無法打起半點鬥志起來。
可是,即便典韋那穿破雲霄的聲音到了城內,變得細微不可聞多少,張飛卻猛然從睡夢中爬起了身子,不可思議的看著那聲音飄來的方向……
“是老典……麼……?”
典韋在城下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