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之目的,二者不能機械的去看,亦不能孤立的去看。所有這些,就是一般戰略運用中的基本原則。
(2 )抗日戰爭的戰略問題,我們領袖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中早已英明的指出——是防禦的,持久的,同時又分為退卻、相持、反攻3 個階段。現在已進到敵我相持階段了。在6 年抗戰過程中,事實證明了這一論斷是完全正確的。此問題在《論持久戰》一書中已有詳論,這裡不多說了。
在敵後堅持抗日遊擊戰爭,所執行的戰略問題,我認為亦可分為3 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戰略的進攻(這仍屬於整個抗日戰略的區域性進攻);第二階段是積極的戰略防禦(同整個抗日的相持階段);第三階段是戰略反攻階段(同整個抗日戰略的反攻階段)。現在已經進到第二階段了。這3 個階段之間是互相聯絡互相作用著,與整個抗日戰略各階段也都互相聯絡互相作用的。
(二)積極的戰略防禦是什麼我們目前在敵後所執行的戰略,不是戰略進攻階段,已是執行積極的戰略防禦階段。這種戰略任務既不同於消極的防禦,亦不同於單純防禦,更不是戰略退卻。它是在防禦中,一方面善於拒止敵人,打擊與削弱敵人。不僅軍事上是這樣,就是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也要採取各種辦法,積極去破壞它,瓦解它。另一方面又要善於儲存自己力量,加強與積蓄自己的反攻力量(軍事上,政治上,物質上,都要如此),轉變敵我形勢,伺機反攻,消滅敵人。如果只要防禦,不要進攻(反攻),或者只要進攻,不要防禦,這都是不完全的積極戰略防禦方針。因為現在採用積極的戰略防禦,是為著將來待機大舉反攻。但在條件未夠,時機未熟,為著達到防禦目的,亦必須採用部分進攻。二者要能互相聯絡互相變動的運用。至於如何變動,則是依當時敵我具體情況而來決定的。
我們正在執行積極戰略防禦的階段。這一階段,乃決定今後堅持敵後抗戰勝敗得失的階段。能儲存過去與現在所得的成就多少,能爭取將來反攻的勝利大小,都由於這階段工作的好壞程度如何而定。為著保證正確執行積極戰略防禦方針之實現,又必須堅決反對單純防禦的保守主義,同時又要反對盲目進攻的冒險主義。以上這些,就是積極的戰略防禦的主要內容,也是它的總方針。
(三)為什麼現在要執行積極戰略防禦方針呢因為目前堅持敵後鬥爭已進到第二階段——積極的戰略防禦階段,在這階段中,如果不懂得采取積極戰略防禦方針,就不會適時的轉變過去的工作方向,也就不會從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群眾各方面作戰略防禦的準備——保衛根據地的準備工作。尤其軍事部署,如一旦遇到情況新的變化——被敵人嚴重進攻的情況,將會驚慌失措,無法應付,這是非常危險的。
可是有些人說:我們在敵後是執行遊擊戰爭的任務,游擊戰爭是採取進攻的,不應該採取什麼戰略防禦,以使自己處於被動的不利地位。是的,游擊戰爭一般的採取進攻,但這只是它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游擊戰爭在某種條件下,也有采取防禦的必要,如進行遊擊戰爭之時,每把遊擊地區分為主要與次要方面,在次要方面,常是採用迷惑敵人,牽制敵人的戰法,這種戰法則屬於防禦的,或者建立地方工作,與整訓部隊的時候,游擊戰爭的活動,主要的也是防禦。再就敵後抗戰來說:我們在第一階段所採取的是戰略進攻,如從整個抗日戰略意義上來說,還是防禦的,因為抗日戰略是防禦的,這乃屬幹整個的動作而言,我們在敵後第一階段所執行的戰略進攻,應屬於區域性的動作,也就是整個戰略的一部分。原則上部分的動作要服從整個動作,所以我們在敵後,第一階段的戰略進攻,應當為著完成整個抗日戰略的防禦任務。這就是對立底統一例子。但這又不能說我們在敵後所有游擊戰爭的動作,都要樣樣服從於整個的動作,我們現在堅持敵後游擊戰爭,仍是在統一戰略企圖之下,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的總方針。
又有些人說:我們最初進到敵後開展游擊戰時,採取戰略進攻方針,不是已經得到很大的勝利嗎?假使現在要採取戰略防禦方針,則從前執行的戰略進攻,不是錯了嗎?
不!我們在第一階段所執行的戰略進攻是對的,因為當時敵人正集中大兵向我正面進攻,敵後空虛,我有進攻的良好時機與勝利的條件。同時我為了停止敵人正面進攻,為了創造敵後抗日根據地,也必須在敵後採取積極進攻,牽制敵人,與開啟新的局面,以達到我正面戰略防禦之目的與完成創立敵後抗日根據地之任務。因為這樣,從前採取戰略進攻是完全正確的。不過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