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趕緊給秦亮打電話,說他收到了好東西,同時有個看不明白的東西,希望他能過來給掌掌眼。但凡玩收藏的人都是如此,得到了好東西,都希望與好友分享,炫耀是一方面,聽著別人的誇獎,滿足自己心中的虛榮心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同時,王川也希望秦亮幫他看看這個陶罐,雖然這個陶罐不值什麼錢,但是他也想把這個陶罐的來歷弄明白。畢竟這些都是古玩類的知識,這次多了一分經驗,下次就有可能多看到一個真東西,或者是少上一次檔。
秦亮接了王川的電話也很詫異,什麼東西連王川都看不懂,他也很好奇,而且能讓王川說是好東西的,應該都差不到哪裡去,所以他便急忙趕了過來。
第147章 渤海古國
秦亮不愧是見多識廣,拿到了陶罐和漆盒之後,左右對照的看了一會兒,他便說出了這個陶罐和這個漆盒的來歷。
“這個陶罐和漆盒應該是屬於渤海古國的物品。”秦亮很肯定的說道。
秦亮的話就像一把小刀,捅破了王川心中的那層窗戶紙,其實王川知道渤海古國的事情,只不過他沒有往那方面想,而是非得把這個陶罐往唐三彩上靠,正所謂當局者迷,他才沒有想到這個層面。
渤海國初步建成於公元698年,初名為“震”,以渤海為號,渤海的意思便是指的廣闊的海洋,是族建立的政權。後來在762年,唐朝詔令將渤海升格為國,稱之為渤海國。
公元926年,渤海國被契丹國所滅,歷時229年。渤海國範圍廣大,包括了今天的東北地區,東朝半島東北部,以及遠東的一部分地區,與唐朝和日本等周邊地區均有深遠的文化往來。
據傳,渤海國文化發達,但是其傳世文獻淹沒殆盡,遺留下來的記載很少,只有唐朝的文獻和日本的一些文獻中有少量對這個國家的記載,許多關於渤海國的問題都難以解決,成為了永久的不解之謎。渤海國是一個謎一般的古國。
因為渤海國與唐朝有著很深的淵源,所以他受漢族文化影響深遠,唐朝的唐三彩技術傳到了渤海國之後,他們並不用這種工藝製作冥器,反而是製作日用器,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這個三彩陶罐的形制不是陪葬器的常見器型,而是日用陶瓷了。
想通了這一點,王傳一拍腦門兒,恍然大悟,還是秦亮見多識廣。王川記得他曾經在一次拍賣會上,見到過一個渤海國的三彩燻爐,只不過因為他當時以並不喜歡這個燻爐的風格,所以也沒在意,現在想起來,這個三彩燻爐也是三彩的日用陶瓷。
這個陶罐其實並沒有什麼看頭,解決了王川心中的疑問之後,兩個人便仔細地欣賞起這個漆盒來。這個漆盒黑紅相間,雕刻的花紋下面均露出了紅漆,雕工精湛,美輪美奐。同時整個漆盒的邊緣部分都被刷上了金漆,顯然檔次很高,就算在當時,這個東西也只有皇族才能用得起。
因為知道了這個漆盒的具體的朝代,那麼兩個人就可以利用那個時期的文化來具體的分析這個漆盒。這一點在考古上來講非常的重要,同樣的一個物品在不同的時代當中,他所被使用的人群是不同的,歷史價值和意義也就不同。
有了渤海國這個背景,這個漆盒的價值就更顯珍貴了。兩個人更加細緻地研究的時候,秦亮竟然在這個漆盒中發現了一個很隱秘的夾層,這個夾層設計的非常隱蔽,如果不是秦亮曾經遇到過一個這樣的盒子,那麼兩個人是決然發現不了的。
這個發現讓兩個人欣喜若狂,這麼珍貴的寶盒中間藏著的東西,一定會更為珍貴。盒子的夾層裡面藏著一張羊皮紙,雖然經歷了1400多年的滄桑,但是這張羊皮紙儲存的很完好,上面的字跡也很清晰,估計羊皮紙藏在這個盒子當中,始終沒有被人發現,沒被取出來過,所以並沒有遭到破壞。
羊皮紙上是用唐朝的漢字寫著的一段記載。對於兩個人來講,這些漢字顯然沒有什麼難度,不一會兒的功夫,兩個人就翻譯完畢。這張羊皮紙上記錄的,竟然是一處渤海國的藏寶地宮。
公元900年左右,渤海古國處於了分崩離析的危機之中,階級矛盾十分尖銳,這也給窺伺已久的強鄰契丹國以可乘之機。公元925年末,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率大軍親征渤海國,次年春攻陷上京龍泉府,渤海國滅亡。
就在渤海國滅亡的前十幾年,動亂的年代當中,一位渤海國的大將軍奉命押送了大量的珍寶,進到了一處隱秘的地宮當中。這個地宮本來是給渤海國當時的國王修建的陵墓,可是因為戰亂動盪的關係,當時這位渤海國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