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部分(1 / 4)

小說:醫匡九合 作者:中國長城網

斷絕、心向敵國之意已明。當是時,朕欲派兵出征。怎奈稱號在即,時機不宜。如今我大清國中無事,兵強馬壯,正所謂時機已到,朕意已決……”

這番話在金國百姓看來。我大清“仁至義盡”,朝鮮國不過一蕞爾小國,兩面三刀,實在是該收拾他們了。

實際上,朝鮮國一貫秉承牆頭草的尿性,這不一聽說金國大老爺被明國那什麼團山軍吊打,還丟了許多土地,頓時無比膨脹起來。。??‘非但短視地與後金國,啊,不。我大清斷絕關係,甚至那朝鮮國王李倧還叫囂要反攻遼東,打到南京去建都……估計他連南京在哪都不知道吧?

要說朝鮮自嗨的尿性與“我大清”實在是如一丘之貉,有道是不作死便不會死,這下可捅了馬蜂窩了!

“我大清”雖然被張力吊打,那尼瑪還能被棒子反了天去?

黃臺吉招來了前次奉旨出使朝鮮國的英俄爾岱和馬福塔兩人,令他們把當時的情形和朝鮮的現況再作了一次報告,讓群臣對朝鮮的問題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以對征討朝鮮的決策產生共鳴。一時間,“我大清”的王公大臣個個義憤填膺。誓要生死活剝了朝鮮國王才肯罷休。

實際上,黃臺吉征伐朝鮮還有更深一層的想法,並不是外交受辱便要興兵進攻……若是外交上打打嘴仗便決定武力進攻的話,那也太lo了。

這些年“我大清”從明國劫掠而來的人口增加得太快。原本遼東土地就不太適合耕種,我大清那幾乎年年比要飯的強不了多少,全靠劫掠而來的金山銀海找晉商買糧食。可是在團山軍的打擊下,晉商通往瀋陽的商路比之前艱難了不少。這並不難理解,在古代糧食的長途運輸損耗是非常巨大的,晉商現在只能繞道科而沁蒙古前來瀋陽。註定了攜帶的糧食比以往少了很多,而且價格還嗷嗷貴。

以前靠搶劫還能勉力維持,但是現在團山軍在遼東強勢崛起,我大清想要搶一把估摸著也不容易了……別到時候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從明國搶來財貨,卻被團山軍“截胡”,那他孃的就太划不來了。

還是那句老話,殺頭的買賣有人做,賠本的生意可沒人做!

形勢逼迫之下,黃臺吉必須找到一勞永逸解決糧食危機的辦法來才行。他和范文程等人商量過無數次了,最終達成一致意見,解決“我大清”糧食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征服朝鮮,令其年年進貢。

所以,悲催的朝鮮再一次躺槍了……

朝鮮國數百年來以農立國,除了在萬曆十九年到萬曆二十六年間曾經遭受倭國的豐臣秀吉大軍入侵之外,並沒有太多的戰事。農業年年豐收,積穀滿倉,是最好的訛詐物件……啊,不,進貢物件,沒有之一。

最最重要的是,若是一百分滿分的話,明國邊軍的戰鬥力在我大清看來是屬於“戰五渣”了,戰鬥力為五嘛!可是朝鮮國的軍隊,戰鬥力只有零點一,可以忽略不計……

遠交近攻“我大清”向來是不屑為之,不過先弱後強這尼瑪是必須懂的,先捏爆最弱的那蕞爾小國再說其他。到時候積蓄了實力,才能說到與團山軍決一死戰不是?

其實早在天聰元年,後金國的軍隊就已經橫掃過朝鮮國一次了。當時的主將派的是阿敏,帶了數千滿八旗和兩萬多新“投誠”的二韃子雄赳赳氣昂昂地渡過了鴨綠江,前後兩個月時間,打得朝鮮國王李倧和滿朝文武望風而逃,最後送了厚禮來舔著臉求和才罷兵。

這還沒到十年,朝鮮國就要與我大清翻臉,在黃臺吉看來,真真是些記吃不記打的玩意!

明國出了個張力,已經讓我大清很頭疼了,尼瑪朝鮮那幫龜孫子也敢跳出來與大清國作對?

這些年來,朝鮮國文恬武嬉,朝野上下絲毫沒有“生聚教訓”一番,比起這段時間實力擴充了數十倍的我大清來說,差距就更遙遠了……這一次征伐朝鮮,可以算是“十拿九穩”了呢!(未完待續。)

。。。

。。。

第453章 讓他去

黃臺吉在作了全盤考慮之後,仍然採取了“殺雞用牛刀”的作法,除了留下擅長守城的一部分漢軍旗以及新來的兩千西洋僱傭兵守衛遼陽之外,盡起十萬大軍出征朝鮮。?。?‘

他明明知道以現在“我大清”的戰鬥力,只要派一名主將,帶個萬八千人就能橫掃朝鮮,卻仍然如此大費周章,目的正是為了一掃被團山軍屢屢打敗的“晦氣”,彰顯“我大清”壯盛的軍威。

戰爭的程序也正如黃臺吉所預料,出征的十萬大軍渡過鴨綠江後,一舉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