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卻是能力遠圓嘟嘟和史閣部!
他並不是什麼高官,甚至手下連正規軍都沒有,因為不肯“剃易服”,而帶領義民抵抗滿清,堅守城池……
康興安看了一眼這位舉人身份的閻先生,心裡不由得再一次泛起了嘀咕:張大人為何如此看重於他?
大明朝十三行省,英雄豪傑無數,張大人為什麼只看重一個半大的孩子李定國,一個破落的舉人閻先生?(未完待續。)
。。。
第489章 帶發效忠
“八十日帶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當張力輕輕吟著這絕命詩,緩步走進議事大廳的時候,他看向閻先生的眼光中充滿了崇敬之色。
沒錯,康興安帶回的這位舉人閻先生,名字叫做閻應元。
歷史上閻應元只是區區的一個江陰典史,本來當時江陰隸屬的常州府已經投降了滿清,可是當滿清的“剃令”下達到江陰的時候,江陰城六萬義民立刻群情洶湧,誓死不肯剃。江陰城並沒有什麼正規的軍隊,但是六萬民眾此刻人人皆兵,堅決舉起了抗清大旗。他們的領袖,便是江陰典史閻應元。閻應元率領六萬義民,面對二十四萬清軍鐵騎以及兩百餘門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七萬五千人……史稱江陰八十一日。城破之日,義民無一降者,倖存者僅老幼五十三口。
閻應元被俘後堅決不向清廷貝勒下跪,被刺穿脛骨,“血湧沸而僕”,卻始終沒有彎下膝蓋,終英勇就義。可謂是明末第一英雄也!
張力口中吟誦的絕命詩,正是閻應元就義時所作……
康興安聽到腳步聲,抬頭一看來人正是張力,他立刻行了一禮,而他身旁的閻應元也緊跟著躬身一揖。‘
張力微微頷,一邊走到主位上坐下,一邊笑著對閻應元道:“閻先生此番前來遼東,本督師心甚喜之。”
張力這開口的第一句話,就讓閻應元大吃一驚,整個人微微有些抖,露出一臉的驚異之色,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先生”的稱呼在古代乃是極大的尊稱,並不是如後世那樣泛指成年男性。閻應元先前已經從康興安的口中瞭解了很多團山軍的事情,譬如遼東督師張力稱呼“先生”之人,只有宋應星和盧象升二人而已。
原本康興安是帶著委任狀前去找閻應元的,閻應元科舉失意。考了幾次都沒考上進士,自然也沒有什麼做官的可能。開始閻應元也不想來遼東,後來實在架不住康興安的軟磨硬泡,加之張力的名字在大明現在已經是如雷貫耳。他也想來這邊看看……這個叫張力的年輕人,到底是何方神聖?他竟然能扭轉遼東的戰局,讓“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成為了徹頭徹尾的笑話!
當然,在閻應元的內心身處。‘“學而優則仕”才是最大的原因。大明朝的讀書人麼,不為不做官的話又去讀什麼書呢?
張力對此心知肚明,這位閻舉人現在都三十多歲,明亡時也是四十好幾的人了,才做了個區區的小典史,實在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然而,切莫小覷了這些小人物……小人物也有一顆拳拳報國之心,他們懷揣救亡圖存的夢想,也有一顆**絲想要逆襲之心!
如果自己沒有來這一世,閻應元註定是個悲劇。可是正如盧象升一樣,自己既然來了,這等華夏民族的英雄兒女,定然不能讓他們“空悲切”!
“閻先生一定奇怪本督師為何執意不遠千里將你請來遼東吧?”早有侍衛給張力奉上了茶水,此刻張力一邊輕輕地吹著茶杯中漂浮的茶葉,一邊淡淡的問道。
閻應元畢竟只是一個小人物,哪曾見過如此的場面?
若不是先前康興安反覆交待過團山軍的禮儀,絕不可行跪拜之禮,以他一個小小的舉人面見正二品的高官,那是定然要行大禮的。
此刻閻應元只覺得口乾舌燥。平時性格頗為沉穩的他也不免有些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康興安在一旁見閻應元這神情,也知道他沒見過這麼大的場面,於是幫他打起了圓場:“大人。閻舉人……呃,不,閻先生來錦州的路上,無數次的問起大人為何知道他一個小小的舉人,而且還授他海州兵備道的官職。”
海州衛現在乃是團山軍與滿清韃子交鋒的最前線,張力給閻應元的職務。正是正七品的海州兵備道。兵備道這官兒當初張力就做過,雖說品階很低,只有七品,但是事權極重,可以以文御武,就連海州的團山軍守將那也是要聽從兵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