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部分(1 / 4)

小說:醫匡九合 作者:中國長城網

團山軍的將領多數還是服從命令性的居多,若說能夠獨當一方的帥才的話,盧象升絕對算一個,他現在為張力守在山東。高元良也可以算一個,畢竟張力一直對他著重培養,其他人也就再也找不出來了。

張力看了李定國一眼,開口道:“定國,今天這場戰鬥,你有什麼想法,說來給我聽聽。”

李定國一怔,旋即抬頭看看張力,略一沉吟,朗聲應道:“大人,若說屬下今次戰鬥有所得的話,那麼便是那不動營了……”

張力微微一笑,追問道:“不動營?唔……先前我是略微做了些保密工作,希望他們第一次亮相便要收到奇效。今日之戰,木頭的不動營做得很好,成為了戰場的勝負手,他沒有辜負我的期望。”

李定國點了點頭,一臉神往之色,慷慨激昂地道:“《孫子兵法》有言……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大人給木頭總兵所帶的威勁火銃營取名不動營,想必出處在此。”

團山軍內部將線膛槍和米尼彈統稱為“威勁火銃”,自然也是有原因的,畢竟線膛槍乃是領先時代的科技,“線膛”二字太過明顯的揭示出玄機,不如“威勁火銃”來的神秘一些。(未完待續。)

。。。

第473章 論戰

張力眼睛深邃了起來,一字一句地重複了一遍:“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

旋即張力陷入了沉思之中,很久都沒有說話。‘

確實如李定國所言,自己給木頭帶的“不動營”取這個名字,正是因為孫子的這一句話……不動如山!

判斷一支軍隊先不先進,並不是有幾把新式火槍,幾門新式火炮就可以了的。譬如“我大清”末年在八里橋打出了己方陣亡數萬人,敵人英法聯軍陣亡幾十人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驚天地泣鬼神”的戰例,並不完全是因為武器的落後。

當然清軍的武器自然比英法聯軍要差很多,但遠沒有到拿著板磚與武裝到牙齒的米帝作戰的那種程度。要知道,在北美印第安人的武器比“我大清”差n倍,卻也給英國殖民者帶來過重大的傷亡。

“我大清”的正規軍連土著人都不如,丟人丟到這個份上,正可謂極品中的極品了……

八里橋之戰,清軍屬於冷熱兵器都有,因為那時候洋務運動已經拉開帷幕,火器大炮清軍也不少。不說別的,你就是用炮亂轟,也能轟死英法聯軍個一二百人吧?

當時英法聯軍所使用的戰術,其實傷亡是很大的,但卻是十八十九兩個世紀最最先進的戰術……排隊槍斃。‘

這種密集陣型,最怕的東西有兩點,一是火炮,二是騎兵衝擊兩翼。

若是以為排成隊的火槍手列陣前行,便可以碾壓騎兵,那隻能說圖樣圖森破了……騎兵退出歷史舞臺,乃是因為馬克沁機關槍的明和合金鋼製成的轟轟轟響個不停的火炮面世。

歷史上英軍在西班牙與法軍作戰期間,英軍曾被突如其來的大雨遮蔽了視線,雨停後才現側翼有兩個法軍輕騎兵團正準備攻擊。匆忙間,有三個營沒來得及形成方陣。結果。短短的五分鐘內,這三個營就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八十名軍官和一千五百六十八名士兵中傷亡了一千二百四十八人。

只不知八里橋之戰,滿清的蒙古王爺僧格林沁帶著幾萬騎兵,怎麼就完敗給英法聯軍了呢?

清末的事兒很邪乎。也只有我大清才能打出那樣“彪悍”的戰績;若是單純的以不動營去對陣現在的滿清的騎兵,那麼結果恐怕會很悲催。

騎兵最怕的是火炮,其次是戰損比,若與步兵的交換比不行,那對於騎兵來說是虧本的買賣。‘兵力只會越打越少。

所以張力使用不動營的條件是敵人不能密集地射火炮……這很好理解,因為不動營的陣型太過密集,簡直就是火炮的靶子。再一個便是敵人不能有騎兵,亦或者說,要能限制住敵人的騎兵,不能讓他們全衝鋒不動營的兩翼。

能對付騎兵的,除了火炮,那麼便是另一支騎兵了。所以朝魯的騎兵隊牢牢護住不動營的左右兩翼,若是韃子敢騎兵衝鋒的話,自然會有人收拾他們。

而當時戰場上韃子的火炮已經不能擊了。不動營又不擔心被騎兵衝擊,故而這“殺手鐧”一出,立刻顛覆了整個戰局。

張力也沒有料到,韃子的騎兵會有一萬五千人之多!再加上後來出現的精於射術的白擺牙喇兵,這一仗其實團山軍也是很危險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