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緊急情況部就決定,派遣一名老特工,化裝成蓋爾耶夫,進入準噶爾大沙漠,與阿睦爾巴扎這幫分離主義分子接觸,伺機一網打盡。考慮到這些分離主義分子的狡詐,就在這位老特工的腳上,弄出一些傷口,並把一臺微型衛星定位儀放到傷口裡,隨時進行監控,不過,這一來,這位老特工就得吃不少苦了。另外再找一名年齡稍大,也是幹這行的女同志配合,
眼看著天就暗了,沙漠中漸起涼風。一干分離主義分子聚集在了一起,蓋爾耶夫用眼睛數了數,正好十五個人。這些人哪裡知道,根據衛星定位系統顯示出的地理座標,兩個大隊的武警官兵,正快速朝這裡運動,不消一刻鐘就能趕到了。
結局可想而知,但是,混亂中卻不見了阿睦爾巴扎,怎麼找也找不到了,他就像在人間蒸發了一樣。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七節 羅布泊旅行者
7、羅布泊旅行者
幾個日本人,提出申請,想要到中國西北部的羅布泊進行旅行。在這個非常時期,他們會不會對這一帶進行破壞,但是,沒有抓到確鑿證據以前,誰都不能這麼肯定。但如果不讓他們去,就顯得一個大國對自己太沒有信心了,也顯不出一個大國的風範,最後,駐日大使館批准了他們的請求。畢竟,日本還是有一些愛好和平的人的。
羅布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曾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海拔780米,面積約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衝而著稱於世,古羅布泊誕生於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200萬年,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分割成幾塊窪地。現在羅布泊是位於北面最低、最大的一個窪地,曾經是塔里木盆地的積水中心,古代發源於天山、崑崙山和阿爾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羅布窪地形成湖泊。
羅布泊曾有過許多名稱,有的因它的特點而命名,如幼澤、鹽澤、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後,稱羅布淖爾。它是一塊吸引著中外史地學者的充滿著神秘感,著迷一般的土地。
先秦時的地理名著《山海經》稱之為“幼澤”。羅布淖爾系蒙古語音譯名,意為多水彙集之湖。一世紀時的《漢書》描述它“廣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
清代,阿彌達深入湖區考察,撰寫《河源紀略》卷九中載:“羅布淖爾為西域巨澤,在西域近東偏北,合受偏西眾山水,共六七支,綿地五千,經流四千五百里,其餘沙嘖限隔,潛伏不見者不算。以山勢撰之,迴環紆折無不趨歸淖爾,淖爾東西二面百餘里,南北百餘里,冬夏不盈不縮……”
地理學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記》的插圖中標明塔里木河匯注孔雀河,下洩羅布泊。
義大利商人馬可波羅,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美國人哥丁頓,英國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國人邦瓦洛等,都考察過羅布泊,並留下精彩的描寫。
1930…1934年,我國科學工作者黃文弼,陳崇器,赴羅布泊實地考察,還實測了地圖。建國後,1959年,1980…1981年中國科學院組織過規模的羅布泊考察,其間80年5…7月彭加木為尋找水源,在庫木庫都克地區遇難。
這裡,曾經是一個人口眾多,頗具規模的古代樓蘭王國。公元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向漢武帝上書:“樓蘭,師邑有城郭,臨鹽澤”。它成為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南支的咽喉門戶。樓蘭故城西約七十公里的古墓地曾幾何時,繁華興盛的樓蘭,無聲無息地退出了歷史舞臺;盛極一時的絲路南道,黃沙滿途,行旅裹足;煙波浩淼的羅布泊,也變成了一片乾涸的鹽澤。
如今,從衛星像片上反映出來的羅布泊是一圈一圈的鹽殼組成的荒漠!
羅布泊,三個字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神秘,而不是單單的地域名稱。有一段文字對她的描繪非常貼切:“羅布泊其實是匯入多水湖之意,為內陸最大的移動鹹水湖。大自然曾造就了5400平方公里湖面的羅布泊,在最近的百年間,湖水已乾涸見底,如今,展現給我們的是一片荒蕪的景象:湖泊乾涸、河水斷流、古堡滄桑。”
羅布泊西以塔克拉瑪干沙漠為界,東達玉門關和陽關之間,南依阿爾金山,北抵庫魯塔格及北山。羅布泊地勢低窪,是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聚水中心,曾經河流交織,縱橫成網,總面積10萬多平方公里,相當於浙江省的面積。
而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