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
第二天,張泰在鎮上請了十幾個木匠,準備按照後世改革開放前供銷社的樣式,裝修下沿街的堂屋。整個堂屋大概六十平米左右,作一個小賣場,應該夠用了。
張泰把屋子隔成三個區域,
一部分為副食品區:主打產品為香菸(民國採購)、散裝酒、醬油、醋、菜油、各式調料品、水果糖、瓜子、花生等;
一部分為生活、學習用品區:主打產品為火柴、肥皂、毛巾、鏡子、木梳、手帕、樟腦丸、卡、頭花、香粉、草帽、水壺、毛筆、鋼筆、墨水、白紙等;
一部分為小五金件、農具區:主打鐵釘、鐵鍋、榔頭、斧子、鐮刀、鋤頭等。這些產品有些是從後世帶來的,有些卻是在渝州城採辦的,因為這樣才不會穿幫。
比如香菸,包裝就是個麻煩事,這些以後肯定要自己搞,實現“國產化”厄~~~“自主化”生產,但現階段任務主要是把場子先拉起來,實現產品的多樣化、豐富化。
結合後世帶來的玻璃、鋼材、水泥等建築材料,在張泰不惜人工成本的前提下,一個星期左右,張泰不但完成了前廳的改造,還把後院的幾個房間修葺了一下:先所有的窗戶上換成了玻璃;其次是廚房的現代化改造――把燒木材改為燒煤炭(自來水還不現實);
再是洗手間改造――木質馬桶與淋浴相結合(先把燒好的水,放入高置的木桶上,然後開啟噴頭,就可以洗澡了,這是張泰最為滿意一項改造);
後是把張泰睡覺的儲藏室改為上下兩層閣樓,上面睡覺,下面存放貨物。張泰還找來幾個石匠,在大門口整出兩個石大象,張泰騷包的認為大象才是非洲草原之王,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