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作品,戲劇開始由尋找觀眾變為在固定場所演出吸引觀眾。由於王宮、教堂等重要建築都集中在倫敦西部地區,英國的早期劇場也就集中在了市中心一帶,奠定了西區的基礎。此後,經過歷次的瘟疫、大火和戰爭,西區的劇院不斷地改建、增加,逐漸形成今日的規模。20世紀初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西區劇院迎來了最後一次大發展時期,雖然後來又經歷了二戰的炮火,但今日的西區基本保持了30年代的格局。
《西貢小姐》這部音樂劇,歷史上也是在英國首演。只是後來才移植到百老匯演出。此次在皇家歌劇院演出,受《同情的罪》影響,倫敦喜好音樂劇的觀眾們對於蘇菲的名字並不陌生,而在演出前夕,又有媒體透露訊息,說是女王陛下將會觀看首演。而這個訊息的直接後果就是戲票供不應求……其實也沒辦法提供,一共就2000多個座位。歌劇院總不能賣出3000張票吧?所以其它場次的票也大為暢銷。
首演是成功的,2000多人跟在百老匯的時候一樣起立歡呼,女王陛下也親口稱讚,無論是音樂劇本身還是演員們的表演,都堪稱精湛,她非常高興能夠欣賞到這麼一臺出色的表演。女王的稱讚比任何廣告都要好用,以後的演出更是場場爆滿,演出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蘇菲,恭喜你。陛下讓我轉告你,她很歡喜你下次帶新的作品前來英國,她將會是你的忠實觀眾。”伊頓伯爵夫人受女王的委託在機場為蘇菲她們送行的時候,轉達了女王陛下的問候。
“伯爵夫人,請代我謝過陛下的隆情厚意,我將會更努力的表演。這件禮物。請轉交陛下!”蘇菲將一幅素描畫交給了伊頓伯爵夫人,託她轉交給女王陛下。
“sophie小姐給我的禮物?讓我看看、”
當伊頓伯爵夫人回白金汗宮向女王覆命的時候,女王很高興的接過了那張素描,一邊看,一邊微微點頭,眼中流露出滿意的神色,“不錯。這小女孩的畫藝確實不錯,我聽說她是畢加索的學生,看來不假。咦?”
女王的臉上忽然露出了錯愕的神色。
“陛下,怎麼了?”伊頓伯爵夫人以為有什麼不妥,吃了一驚,連忙看向那幅畫。
畫上是女王頭戴王冠的一幅全身像,畫中的女王面容冷豔,氣質高貴,但又不失柔和,充滿了王室風範,無論從畫技方面還是所表達的人物氣質方面,都是無可挑剔。
“你看這裡。”女王知道伊頓伯爵夫人沒有看到令自己驚訝的地方,用手了一下。
“呃……這孩子。”
伊頓伯爵夫人這才發現,在這幅素描畫的一處陰影處,準確地說,是在一處窗簾的旁邊,還有一個隱約的,幾乎不可察覺的小臉。
蘇菲,這張臉的主人站在那裡,一腔仰慕地望著女王,那種感覺絲毫無法引起被偷窺者的憤怒,而且還會帶有一絲絲的喜劇效果和感動。
“我要把它掛在我的辦公室裡。”女王微笑著說道。
……數日之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英國大使宋之光在一份報告中提到:“……我在英國女王陛下的辦公室裡看到一幅女王的素描畫,女王陛下告訴我,這是她的一位小朋友送給她的禮物,而那位小朋友的名字叫蘇菲,是一名華裔女孩,據說是擁有香港和美國雙重國籍的人。據查,這個有‘天才’之譽的女孩在音樂、電影、文學創作方面都極有造詣,她的作品獲得過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奧斯卡獎兒金棕櫚獎等多項大獎,目前正在法國巡演,劇目是《西貢小姐》……”
對於共和國的高層來說,一個十四歲的女孩還不值得他們下太大的工夫來注意,現在國內政治運動即將掀起一波新的波瀾,沒有時間關注這些。而與此同時,在倫敦某院校的李志紅正在看一封信……蘇菲寫來的,因為時間倉促,她沒時間和李志紅道別,只好轉由他人捎了一封信給李志紅。
房門‘砰’的一聲被人從外面推開,幾個青年男女從外面進來,為首的一個男青年看到李志紅手中的信,眉頭不禁深深地皺了起來,“李志紅,這是那個美帝國主義來的反動派給你的信?”
所有看著李志紅的目光都顯得有幾分異常。
李志紅的反應卻是不慢:“mao主席教導我們……”
幾個年輕人立即立定,一付鄭重其事的模樣。
“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事物來看待問題。”
李志紅很神氣地看著幾個被震懾住的同學,她們都是來自中國,剛從那場聲勢浩大的革命運動中走出來不久,一應套路都嫻熟得很,“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