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蘇南模式”。
每個時間點,都有先鋒出現,出現得越早,其魄力與勇氣就越大。在“蘇南模式”成型並被放大的過程中,蔣錫培有意無意間走到了前臺。
這年,成績出眾的蔣錫培高考意外名落孫山。知道成績後,他跑去太湖邊坐了一夜。父母希望他復讀,繼續考大學。但性格好勝的蔣錫培覺得已無臉再面對昔日的老師。跟隨二哥去杭州學修鐘錶,成為他尋找顏面的唯一道路。當時他的目標是能賺夠5萬,“回家造兩間房子,剩餘的放在銀行裡面存定期,每年吃利息,一年花銷就差不多了。”不到一年時間,就賺到5萬元錢,順利實現當初定下的“最大目標”時,蔣錫培的自信和“野心”被激發了出來,一發不可收拾。
年輕時,意氣風發的蔣錫培
1981年,邱光和、李曉華與蔣錫培這些以個體經營為起點的民營企業家,在經歷了不斷挫折和無盡期的低質量生活後,終於開始了熱血沸騰的創業歷程。儘管如此,個體戶在那時的人們心目中仍然沒有地位,傳統觀念帶來的陰影還籠罩著他們。民間和輿論的爭議讓他們承受著時代的陣痛,時刻膽戰心驚。
5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一場關於承包魚塘的爭論》,介紹陳志雄承包集體魚塘的情況後說,此事有人讚賞,也有人提出疑問。爭論的焦點是:“僱工算不算剝削”?“能不能跨隊承包”?為此,《人民日報》開闢《怎樣看待陳志雄承包魚塘問題?》專欄開展討論,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