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鼓起你的勇氣》的社論,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摘播了通訊和社論。一個在舊社會被看作“店小二”的廚師,能夠公開批評、揭發中央人民政府部長的錯誤行為,這讓個體經營者感到振奮。
8月,天安門廣場上的斯大林、*、恩格斯和列寧的巨幅畫像被拿走,只是在重要日子時再放上。同月來華的義大利女記者法拉奇採訪*時,第一個問題就是:“天安門上的毛澤東像是否要永遠保留下去?”*快人快語,給出了一個肯定的回答。
1980年8月,*會見義大利記者法拉奇
9月,北京市著名文化街琉璃廠,一個原本產品專供外賓的商店,已沒有不讓國內群眾進入的“禁區”。天壇公園內一批商店也都摘掉了“只供外賓、華僑”的牌子。傷痕文學揭開時代的傷口,給噩夢初醒的人們以慰藉的溫情。新《婚姻法》中,離婚的必要條件被修改為:雙方感情確已破裂,並經調解無效。中國人開始認識到“愛情靈魂”的重要。
托夫勒振聾發聵的鴻篇鉅製《第三次浪潮》,在時間和空間的穿越中,以未來學犀利獨特的視角,給開啟國門之初的中國人心靈造成強烈的衝擊。當時,郴州師專美術專業畢業後,留在學校圖書館工作的張躍接觸到了原版的《第三次浪潮》,書中的思想或多或少連綿不絕地指引著他“創造未來”。四年後,張躍辭去公職開始創業,靠賣摩托車掘得第一桶金。多年以後,像張躍這樣,當年閱讀《第三次浪潮》的年輕人已成為中國非公經濟的中流砥柱。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1980:吶喊——中國個體戶元年(12)
西裝、夾克衫流行起來,街頭單調“藍黑色”中跳躍著多姿的色彩。英國《衛報》4月14日報道,上海一家照相館的櫥窗裡有一塊牌子,寫著“出租西服”,迎合了人們喜歡穿外國衣服照相的愛好。
報紙上,有人來信詢問該如何看待交誼舞。當上海芭蕾舞學校在湖南演出時,觀眾對舞臺上身穿白色緊身衣的青年男子十分驚訝,在他們看來,這僅次於*。而谷建芬作曲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在“流氓歌曲”的批判聲中,唱響全國。
這一年,朝氣蓬勃。雖然,央視在播完《加里森敢死隊》的第16集後,便停止了後10集的播放。停播給出的理由是:“這部26集的連續劇播放一半時,被認為是一部打鬥胡鬧的純娛樂片,沒有多少藝術價值而停播。”但是,解凍的中國,開放、蓬勃、昂揚向上成為當年的格調,一切都充滿著希望。人心亦如奔騰的河流,民營經濟破土而出,呼吸著逐漸鬆綁的自由空氣,煥發出勃勃生機。
年度延伸人物:厚積薄發:劉家四兄弟
民企是粒種子,上面曾經蓋著塊大石板。後來*揮錘將石板打碎了,那我得趕緊吸收水分和空氣,但絕不提出要別人澆水、施肥的苛求。有些困難必須自己承受,有些困惑要自己思考。心甘情願就無怨無悔。
——劉永行
“三十年曰一世,如有受命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到今天,我們有必要為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光輝歷程作一個註腳。輝煌是註定的,但是我們同樣需要銘記,財富故事也不是繁華都市裡高樓大廈的神話,在農村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樣有一群在此發跡的優秀民營企業家。
著名的劉家四兄弟,屬此列。
有人說中國的企業家,改革初期靠的是膽量。的確如此,如果沒有足夠的膽量,即使*揮錘將石板打碎了,他們也沒有勇氣吸收水分和空氣。
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剛剛起步。在政策的鼓勵下,很多人躍躍欲試。與此同時,四處蔓延的貧窮也讓更加堅定了某些人創業的決心。1980年發生在劉家四兄弟劉永行身上的一件事,讓他終身難忘:那年春節,還在學校上學的劉永行,家裡僅有兩塊多錢,4歲的兒子要吃肉,買不起豬肉的劉永行買了一隻鵝,不想被高興壞了的兒子不小心放跑了。兒子哭鬧著要吃肉,被逼無奈的劉永行開始修收音機掙錢,幾天的工夫竟掙了300多元,兒子有肉吃了,劉永行的學費也有了著落。而正是劉永行的這次“外快”,讓劉家四兄弟看到了創業的曙光。
1982年,劉家四兄弟陳育新(本地農業局技術員)與老大劉永言(在成都一家軍工企業計算機室工作)、老二劉永行(在四川從事電子裝置設計)、老四劉永好(在四川省機械工業管理幹部學校任教)一起,召開了劉氏家族歷史上的“四方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他們作出決定:全部辭職下鄉搞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