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切地改弦更張。從一月起,*有意無意地在不同時間和場合談中國的改革開放:
1月19日,會見香港核電投資有限公司代表團: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會有一部分資本主義的東西進入,但社會主義的力量更大,會取得更大的發展。
3月28日,會見日本自由*黨副總裁二階堂進: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對於開放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我們的頭腦是清醒的,不是盲目的。
5月15日,會見新加坡前總理吳慶瑞博士:城市改革涉及到各個領域,是有風險的。但我們有勇氣,有信心,相信是會成功的,當然也很容易出偏差。
6月29日,會見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代表團:深圳經濟特區是個試驗,它是社會主義的新生事物。
7月11日,聽取中央負責人彙報經濟情況時指出:改革的意義,是為下一個10年和下世紀的前50年奠定良好的持續發展的基礎。
8月28日,會見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主席穆加貝:社會主義的任務根本一條就是發展生產力。為了發展生產力,必須對我國的經濟體制進行改革,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
8月29日,會見日本社會黨第二次訪華代表團:有人擔心我們的改革會導致資本主義,這是肯定不會的。
10月23日,會見美國高階企業家代表團: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問題是用什麼方法才能更有力地發展社會生產力。
11月11日,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要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必須改革,這是唯一的道路。
*瞭解,在中國,只有免除政治恐懼,才能保全創新因子。所以,他以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身份,試圖為改革開放找準一個清晰的原點,以此證明“中國第二次革命”的不可逆轉。
改革開放既是中央的主旋律,也是全民支援和參與的事業。但是對於更多的普通中國人來說,他們關心的或許上升不到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層面,而只是與自己切身相關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日子過得有沒有更好?袋子裡得錢是不是更多?
他們的日子當然過得更好,錢也越來越多,以至於“萬元戶”第一次公開出現在國家級的媒體上——新華社1985年第4期的《半月談》:“廣西梧縣潘地村,四五年間冒了富,全村30戶人家,除了原五保戶劉大娘年收入2000元外,都是萬元戶,小山村被人譽為“小金庫”。從此,“萬元戶”這個新名詞,席捲大江南北,演變為第一批“先富起來”的人的代名詞。“致富光榮”的意識深入到包括翟美卿和尹明善在內的人心,他們不僅是第一批“萬元戶”的主角,更是擠進了“十萬元戶”甚至“百萬元戶”的行列。
關於翟美卿為故事主角的“範本”,流傳的有好些。在故事裡,她被描述成一個依靠個人奮鬥費盡周折取得成功的女人。章節的開篇要從翟美卿21歲孤身闖京城講起:在與朋友的聊天中,做服裝的翟美卿聽說廣東採購的傢俱在北京供不應求。她立即一個人跑到廣州、順德等地的傢俱廠,談成了幾十萬的貨品。傢俱運到北京,因為沒有經驗,很多傢俱在運送的過程中遭到破損。翟美卿想都沒想,把破損的傢俱二折處理。出師不利,翟美卿選擇主動去北京商場,打聽市場訊息。
1985:中國有了“萬元戶”(2)
零下20攝氏度,清晨5點,她坐公車從郊外進城,找到商場就問老總是誰。透過商場老總,她得知,床墊暢銷,天天好多人買,在北京已經脫貨。翟美卿當夜趕回廣東採購,直接發往北京。春節銷售旺季,翟美卿發來的床墊一天能賣二百多張。一張床墊賺五十,兩百張,可以賺一萬。接下來三個月,她走遍了北京所有商場,增加業務渠道。然後從廣東運貨,銷售旺季一天能賣六百張床墊。市場反饋積極,翟美卿承包了一個集體所有制工廠,在北京生產,北京賣,一個月能賺三十萬。
因為生意好,歹徒盯上了翟美卿。
晚上十一點,歹徒破門而入。翟美卿驚醒過來,一睜眼刀擺在了她的眼前。出於本能,翟美卿伸手奪刀。刀掉在地上,還是被歹徒搶到,一下子捅過來,插進她的嘴裡,刺穿過去。這時有人聽到爭鬥,向翟美卿的屋子走來。心虛的歹徒選擇離開。臨走怕翟美卿再喊,猛擊她的右臉。後來整個臉部縫了17針,住了一個月院。兩年後,歹徒被抓住,此時的翟美卿已經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又過了兩年,瞿美卿認識了劉志強,兩人結為夫婦,聯手在深圳創辦“金海馬傢俱商場”,在國內首創倉儲式家居連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