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他的新主顧做好服務工作。他主動為顧客送上門,還注意收集人家用茶葉的情況;家裡有幾口人,每天大約要消耗多少茶葉……估計哪家買的茶葉快要泡完了,他就主動把茶葉送到那戶人家。他還免費為顧客提供服務,如掏出陳茶葉、清洗茶葉盒等。他的茶葉店開門早,關門晚,比其它茶葉店每天要多營業4個小時以上,隨時買隨時送。有時顧客半夜裡敲門,他也總是熱情地把茶葉送到顧客家中。
經過陸振宇的艱苦努力,他的茶葉店的營業額大大超過了同行店家,越來越興旺。後來,他又開了一家茶葉廠,自己採摘原料製成茶葉出售,這樣不但利潤高,而且茶葉的質量也更有保證。
臺灣光復後經濟開始發展,尤其是國共內戰後建築業動得最快。陸振宇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便抓住時機,搶先轉向經營水泥,結果獲利頗豐。這個原本囊中羞澀的退伍軍人,居然成了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商人。
這時,經營水泥業的商家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陸振宇看到這一點,便毅然決定退出水泥行業。
那麼,該幹什麼好呢?臺灣許多企業家認為臺灣的紡織產品無論如何也競爭不過國外的產品,所以不願向臺灣的紡織工業投資。出人意料的是,這時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商人陸振宇,卻主動表示願意投資紡織行業!訊息傳出,陸振宇的朋友都認為陸振宇是想發財想昏了頭,紛紛勸他放棄這種異想天開的決定。當地一個有名的經濟學家,公然嘲笑陸振宇根本不知道紡織為何物,開辦紡織廠肯定要傾家蕩產!
其實,陸振宇作出這個大膽的決定,並不是心血來潮,鋌而走險。他事先進行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