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我們本來已經做好了折騰一番的準備。這個事情提醒我,大學的能量是相當大的,足以為學生們提供各種機會。而能否充分利用這個橋樑,關鍵看大學生是否足夠主動、大膽。如果你敢想敢做,你會發現,很多事情並不是看上去那麼難;如果你善於借力,甚至會發現挺容易。
小時候,我家地裡有很多荀瓜。
那年夏天,地裡的荀瓜瘋長,每個都長到了20斤左右。家人太忙,沒工夫打理這些瓜,除了自家食用外,任由它們越長越老,爛在地裡。
我聽說,離家不遠的工地上,有人在收菜,荀瓜可以賣到六分錢一斤。我看著長了一地的瓜,就想運過去賣掉,換點兒錢。
那年我六歲,一個瓜都抱不起來。
菜地在小河邊,那個工地剛好在河的下游。我找來一個大口袋,摘了六個瓜,一個一個把它們滾到水裡,再用口袋歸攏到一起,開始走“水運”。手握一個小樹枝,趕著漂在水裡的大口袋,一路來到那個工地門口。賣掉六個瓜,我覺得自己發財啦。 。 想看書來
求職前的心態(3)
父親根本就不相信,那些“大傻瓜”還能賣錢。瓜太大,太老,家裡人都不愛吃。到了這個時節,一般不是扔掉,就是順其自然讓它爛在地裡當肥料。我肯動腦動手,想辦法解決了困難,幫家裡掙到了錢。
六個荀瓜,六分錢一斤,那一年我剛好六歲。這件事我記得太清楚了,走到哪裡都會銘記在心,因為從這個時候我開始明白,好多事情看起來很難,其實沒有那麼難,過程有時候還很好玩。
前幾年,紅頂商人胡雪巖頗受追捧,而他最善長的,是“借船出海”。無論是他的“借船出海”,還是我的“借水漂瓜”,都是一個思路,那就是敢想敢做,而且借用外力。大學生缺少社會關係、社會經驗,可以透過校方的橋樑,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大學生就業難,到底難在哪裡?就外部環境而言,首先難在社會形勢,人才供求不平衡;其次,難在校方的某些工作不到位。就大學生自身而言,首先難在實力不夠,動手能力不足;其次,難在不夠主動,或者主動而不得法,不善於借力。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必須內外兼修。向外瞭解社會需求,調整自己;向內改變態度和思路,更勤奮、更有目的性、更大膽地規劃未來。
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還有一個原因,是求職觀念狹隘,自己把求職範圍縮小了。
2008年末,廣州“××土豬”連鎖店年薪8萬聘15名“豬肉佬”,竟引來1500多名應屆碩士研究生前往競聘,據《廣州日報》等媒體報道,其中華工、中大、華農、暨大的研究生佔了八成,據稱還有海歸人士。
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將此事作為“就業難”的又一證據,為這些重點大學畢業的研究生惋惜、擔心,甚至重提“讀書無用論”。也有人淡然處之,華南理工大學畢業的陳同學這樣開導自己,他說:“‘××土豬’的老闆還是北大本科、清華MBA呢,人家履歷上也自稱賣豬肉起家。都是做銷售,我看不出賣豬肉和賣電腦有什麼區別!”
新東方名師徐小平傾向於後一種觀點,他在部落格中指出,“別拿豬肉不當食品”:
豬肉是一種商品,賣豬肉是一種商業行為。這家經營豬肉的公司,其實和經營牛肉的麥當勞、經營雞肉的肯德基、經營糖果小吃的雀巢、經營碳酸飲料的可口可樂,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他們都是經營食品的公司!上述這些公司,都是世界500強,都僱用了無數大專、本科、碩士、博士、甚至教授級的人在那裡吃肉發財。豬肉公司,和所有公司一樣,都有可能做成偉大的公司,都有可能獲得輝煌的前途。
的確,如果我們能拋棄陳腐的觀念,就會發現,“碩士生賣豬肉”只是一個年輕人在食品行業求職、發展、奮鬥的故事,根本沒必要大驚小怪。我們之所以惋惜、擔心甚至重提“讀書無用論”,只是因為我們腦子裡有太多的偏見。
幾年前,當“眼鏡肉店”老闆陸步軒作為新聞人物引起社會關注時,他傳遞的資訊是“北大學生賣肉是屈才”、“賣肉謀生是無奈”、“能教書,就不賣肉”。這些資訊是有害的,他把大學生的事業限制在了相當狹小的範圍內。而同樣北大畢業的“××土豬”老闆,以及上千名研究生,已經打破了這些成見,放眼全社會去尋找自己的事業。
如果我們真的能解放思想,給自己鬆綁,你會發現,這個社會比你原先想象的更廣闊,機會也更多。。 最好的txt下載網
求職前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