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小說:誰來拯救美國 作者:冥王

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採礦、製造業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等。

所以,人們也常把華爾街作為壟斷資本的代名詞,而壟斷資本也從這裡支配著美國的政治、經濟。受此影響,在很多美國民眾的心目中,華爾街開始成為金錢的遊戲場所,是一個富人的天堂。而它的風吹草動,也開始影響整個歐美市場,甚至波及全球。

如今,人們所說的華爾街,更多的是指真正意義上的華爾街。它不僅遠遠超越了這條小街本身,也已超越了紐約市最繁華的市區,發展成為一條遍佈全美的金融服務網路。隨著近年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推進,今天的華爾街更已跨越了國界,擴充套件到全球的各個角落。所以,一些金融界人士甚至認為,華爾街實際上已經代表了一個自成體系的金融帝國。

這種說法從量上看是有著一定道理的。雖然華爾街並不是一個主權國家,但它本身已經強大到了一個世界強國的地步。僅從美聯儲2004年公佈的相關資料看,美國的資本市場(也稱作證券市場,通常包括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等)的規模已遠遠超過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2004年,美國股市的市值達到萬億美元,是美國GDP (12萬億美元)的143%;美國債市市值達到萬億美元,是美國GDP的308%。

在歷史上抹下了厚黑一筆的2001年9月11日,當位於華爾街附近紐約金融區的世界貿易大廈遭到恐怖襲擊,紐約交易所停止交易時,不僅美國經濟如哽在喉,世界經濟也一度受驚。華爾街這個金融帝國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2。“遊戲”式的童年成長

如果以時間計算,華爾街的歷史雖有三百年之久,但在人類開拓的歷史程序中,卻依然是蒼海一粟。可就是在這三百年間,原本一個小得可以忽略的“牆街”,銳變成為今天專供全球金融奇才翻筋抖雲、天馬行空的世界金融中心,也可謂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了。

研究者們早就指出,今天的華爾街已與美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相互糾纏,關係錯綜複雜,想要清晰地把它的脈絡梳理出來,絕非易事。所以,本書在這裡只能簡要地概括,以時間發展前後順序,展現出它成長的歷程。

第一階段可以稱為“童年期”,時間跨度大約是從1653年到19世紀末。

當最初的紐約還是荷蘭殖民地時,荷蘭人就把自己在商業領域的鑽研精神深深地刻在了這裡。根據一些經濟學家的研究,真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是到了17世紀中葉才在荷蘭逐漸完善的。當時的荷蘭已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金融體系,包括銀行、股票交易所、信用、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等,這種狀況極大地催生了荷蘭的經濟起飛,也使得這個面積不大的歐洲小國,一度成為世界上的強國之一。所以,當荷蘭人移民到了北美,他們也將資本主義的商業精神帶到了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後來的紐約。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華爾街的前世成長(3)

英國人的到來;並沒有改變荷蘭人留下的商業精神。紐約的市民保持了荷蘭人熱愛商業、熱愛掙錢的文化,直至今天。1776年,美國獨立後,為了儘快擺脫經濟上對英國的依賴,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發行了大量的新國債,以替代原來的舊國債。這使得在紐約市場上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可交易的品種,市場也迅速擴大,紐約股票交易所的前身——紐約股票交易委員會也應運而生。而它就將落腳點選在了華爾街。

1792年,在華爾街的歷史上有著標誌性意義的事件發生了,即《梧桐樹協議》的出現。當時,市場交易量激增,交易所內不僅有大量交易,交易所外也有大量的交易活動在進行,人稱場外交易。之所以有這種情況出現,主要是場外交易的經紀人不用交納會員費,卻可以站在交易所的門口聽到場內報價,以獲得最新的資訊。其後,為防止這種情況發生,也為了防止經紀人在交易佣金上出現惡性競爭,經紀人們就聚集在了上文提到的那棵梧桐樹下,相互間進行了約定。於是,《梧桐樹協議》便產生了。其中,經紀人們保證,在為客戶提供證券交易服務的時候,收取不低於的佣金。如今,研究者們大多視《梧桐樹協議》的簽訂為華爾街正式起步的重要標誌。

其後,為了降低運輸成本,以伊利運河為標誌的大規模修建熱潮在全美展開。於是,為開挖這些運河而發行的大量股票和債券不僅推動了早期美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也使美國資本市場的規模更因這種大規模的融資活動而迅速地擴大起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