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勢插進去一兩句解釋的話,說胡佛為了不使他的同伴們感到尷尬,確實也偶爾押過兩美元的賭注,但他的主要興趣是馬的品種的改進。這封信看來是起到了作用,那位部長再沒有寫過此類的信件。當然,這封信純屬虛構,胡佛不但每年花費大量的時間與托爾遜及一幫親信特工一道坐著一輛黑色防彈車去賽馬場觀看賽馬,而且他還買下了百元甚至更多的賭注。   。 想看書來
〃此人以不良印象被免職〃
胡佛對下屬對他的態度極其敏感,當他認為有哪個下屬對他有冒犯或者不敬的態度時,他就會將此人逐出聯邦調查局,並在該探員的檔案材料上寫上〃此人以不良印象被免職〃這句話,這個人就再也難找到其他工作了。 胡佛手下有一個叫韋爾斯的探員,他在一次宴會上被人問起〃您覺得胡佛如何?〃見問到頂頭上司,韋爾斯當然不敢輕易發表意見,他下意識地用手指敲了敲腦袋,想了想,什麼都沒說。事後有人寫了一封長信給胡佛,詳細敘述了整個事情的經過,並對韋爾斯的〃敲頭〃動作做了如下解釋:〃韋爾斯那個動作對尊敬的胡佛先生您是個明顯的諷刺,他的動作暗示您是個精神不正常的瘋子。〃胡佛惱羞成怒,立即下令撤消了韋爾斯在聯邦調查局總部的所有職務,將他調至某個偏僻地區的分局。 還有一次,胡佛到紐約市的教堂參加一名殉職特工的葬禮。當時教堂所在的街道正在修路,不準汽車通行。司機便對胡佛說明情況,告訴局長如果繞道從另一條街開到教堂去恐怕時間不夠,建議大家下車走著去。胡佛一句話沒說就下了車。第二天,那位司機在去上班的時候被告知他已經被聯邦調查局開除了。 在聯邦調查局內,不管是誰,如果敢對胡佛有半句非議,那他一定會被整得很慘。在這一點上深受其害的當屬傑克·霍爾。 傑克是聯邦調查局特工,在他37歲時決定報考法學院碩士學位,一次,社會學教授讓他寫一篇論文,題目是,你心目中的聯邦調查局。傑克是個書呆子,他以一個治學者的嚴謹態度公正地分析了聯邦調查局的各個方面,最後指出,聯邦調查局的主要缺點為:過於僵化。他坦誠地指出,聯邦調查局的一切都在圍繞著埃德加·胡佛的生活與功績而轉。寫完這段話後,傑克非常害怕,連忙寫信給導師請求其保守秘密。然而,他的導師還沒讀到這篇論文,秘密已經不脛而走。傑克千不該萬不該的把這篇論文交給他的秘書去列印,沒想到秘書又傳給了另外一位同事,這樣傳來傳去,終於給胡佛知道了。 傑克被叫去盤問了5個小時,無論他怎樣解釋,說他寫的只是一篇學術論文,且沒有旁人讀到,並未造成危害,任何解釋都無用。胡佛早已氣急敗壞。 沒過幾天,傑克就被停薪停職,而後調往外地。傑克的導師也跟著倒了楣,他所在學院的院長接到聯邦調查局一位官員的電話,聲稱如果此人繼續在該院任教,聯邦調查局的所有學員都將離開該院。院長當然沒有理睬這樣的恐嚇,結果,那位教授繼續留任,而聯邦調查局的所有學員全都撤到其他地方去了。 此時,傑克的妻子正身患重病,若他到外地任職,妻子就無人照顧,全家人的生活也成了問題,因此他決定辭職。這樣一來,正中胡佛下懷,他很痛快地批准了傑克的辭職報告,並別有用心地在上面批註〃此人犯有嚴重錯誤〃。聯邦調查局內一律得到警告:誰也不許與這個〃聯邦調查局的敵人〃有任何接觸。 胡佛把持的聯邦調查局猶如人間地獄,人人惶恐不可終日,一種壓抑沉悶的氣氛罩在每個特工的心裡,自保成了頭等重要的大事,工作反而顯得無足輕重。   。 想看書來
胡佛的吝嗇與苛刻
五、六十年代,有兩本書在國內非常暢銷……《欺騙大師》和《共產主義研究》,凡讀過的人都會注意到封面上赫然署著〃埃德加·胡佛著〃。其實,這兩本書並非胡佛親自撰寫,甚至胡佛連讀都沒讀過。然而他卻把功勞全都攬到自己身上,並私吞了所有的稿費與版稅。 這兩本書全部是聯邦調查局的特工蒐集資料撰寫而成,胡佛卻毫不客氣地署上了自己的名字。書出版後,聯邦調查局的各州辦事處都要進行銷售。遍佈全國的特工人員公開在書店、電視和廣告節目中進行推銷,還設法讓當地報紙刊登聯邦調查局特工人員寫的書評。一時間,這兩本書被炒作的沸沸揚揚,成為全美暢銷書。聯邦調查局也因此得到了一筆數額不菲的稿費收入,胡佛名義上規定所有稿費收入留作聯邦調查局的娛樂基金,但實際上,這只是掩人耳目的一種逃稅手法,胡佛將其全部納入私囊。 胡佛身居聯邦調查局局長之職,過著帝王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