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小說:直面通脹 作者:閻王

產能相信也不會超過總產能的3%。

在油價大幅度回落的情況下,美國股市出現一定程度的走強,但是全球通脹的趨勢絲毫看不出逆轉的跡象。目前,全球192個國家中大約有50個國家通脹率達到兩位數,而且仍有許多國家的通脹率可能馬上就會達到兩位數。在設定了通貨膨脹目標的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80%的國家消費價格指數超過了目標值。

在美股走強甚是艱難的大背景下,歐洲股市、亞洲股市也難以獨善其身。

通貨膨脹正在全球範圍內上升,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相信,全球通脹的浪潮已經襲來,世界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隨著全球通脹逐步取代次貸危機,成為時下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風生水起之中,各國央行的一舉一動都將牽動市場的每一根神經。而全球貨幣政策轉向最終確定的標誌,將是美聯儲和歐洲央行是否會選擇加息。

這兩大央行的加息時序,不僅將決定全球通脹控制的最終效果,還將對美元匯率走向、通脹成本分擔、國際資本流動乃至世界經濟增長產生深遠的影響。那麼,歐洲央行和美聯儲誰將快人一步,成為新一輪升息週期的領跑者,這次“反通脹鬥士”的王冠又將花落誰家?

的確,通脹問題已成為當前世界各國央行大佬心頭的一塊“心病”,一方面次貸危機“餘波未了”,經濟增長疲軟,依然面臨衰退的風險,同時在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節節攀升的基礎上,物價指數持續上揚。一招不慎,全球極有可能陷入“滯脹”的泥淖,目前在貨幣政策上的博弈就成為各國央行行長不得不面對的無奈選擇。

伯南克自2007年以來選擇多次降息和美元貶值,以本國和世界通脹上升為代價,來避免經濟衰退和換取經濟復甦。在美元環境持續放鬆的背景下,歐洲央行只好按“息”不動,以兼顧按捺不住的通脹壓力和衰退的風險,歐元的被動升值已影響到出口和經濟增長,以義大利為首的不少歐盟國家更是揚言要放棄歐元,迴歸本幣。

歐美央行都面臨著不小的麻煩,貨幣政策何去何從,著實讓特里謝和伯南克“費思量”。面對全球通脹,各國央行都不願單方面率先採取升息這樣的緊縮貨幣政策,各國都擔心這樣的單獨行動,不僅不能抑制通脹,反而可能會犧牲本國的經濟增長,成為美國次貸危機的“替罪羊”。

本輪全球通脹高峰的來臨,很大程度上與始自2001年的美元貨幣環境寬鬆,造成全球的流動性極度氾濫直接相關,2004~2006年格林斯潘的17次提息也並沒未有效地遏制住過剩的流動性。

更為糟糕的是,次貸危機以來,以美聯儲為首的央行透過降息、注入流動性,導致本就已經氾濫的流動性更為過剩,同時加上全球化帶來的勞動力成本上升、消費升級、人口增加、能源短缺和農產品價格高漲等因素,全球的通脹終於在2008年出現“脫韁奔跑”的走勢,各國央行一旦出現大的決策失誤,全球通脹繼續惡化絕非危言聳聽。

一般來說,在全球通脹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誰對通脹的敏感性更高,誰就將首先祭起加息的大旗,實施更強硬的貨幣政策。歷史經驗表明,與美聯儲相比,歐洲央行具有更強的通脹敏感性,畢竟維持物價穩定是歐洲央行貨幣調控的唯一目標,也是歐洲央行這十年獨立貨幣政策最為真實的寫照。美聯儲的政策目標,往往具有多重性,在穩定物價水平和保證經濟增長之間進行所謂的“相機抉擇”,難以割捨。

值得稱道的是,在次貸風暴惡化,美聯儲多次緊急降息以維繫經濟增長的情勢下,歐洲央行出於遏制通貨膨脹的考慮沒有降息。而加拿大、英國等則跟隨美國降息,通脹水平應聲抬高,扮演了不負責任的角色。

農業通脹幽靈更可怕(1)

原油、銅、黃金,凡是地裡出來的東西都漲價,現在輪到糧食了。

世界糧價上漲速度驚人。以大米價格為例,泰國、越南、印度、埃及等大米輸出國近幾個月先後宣佈限制大米出口以保證本國供應,導致2008年3月份國際大米價格繼續大幅上升,離岸價由月初每噸467美元上漲至月底的608美元,尤其是3月27日泰國大米出口報價比2月份暴漲30%,創下20年來的新高。與2007年同期相比,3月份國際市場小麥、玉米、大豆和大米價格分別上升了、、、。

從供需關係上來看,糧價飆漲似乎是供需失衡下的現象。全球糧食的生產供應低於當前全球民眾的生存需求,為了追逐有限的糧食供應,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