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除了白灣學堂隔著那幾畝地的楓樹林跟白鶴相連以外,其餘的塔前、李灣以及劉楊三村基本上都是跟白鶴村直接接壤。這樣一來,在白鶴村正式宣佈可以接受並村、擴大改革面積的訊息後,這三個村子裡幾乎就吵翻了天。
原本白鶴村搞蔬菜大棚的時候是沒有多少人看好的,除了白鶴村本身的村民實在是沒有出路被動員起來以外,即使是這樣,村裡內部仍然有人反對。
別看96年蔬菜大棚豐收了一季,張文林在做統計的時候,整個白鶴村起碼有百十來戶人家當初沒有籤合同,也沒有搞大棚蔬菜,一直到年底村裡結了賬的時候才死活拉下面子去村裡簽了加入集體股份的合同。
作為第二批加入進來的人,村委肯定不可能給予當初相同的待遇,這對第一批的人來講肯定是不公平的。雖然貸款仍然是由張文林提供的無息貸款,但是作為經過集體股份制改革後的白鶴投資公司,作為白鶴村村民,他們有入股的權利,但是肯定是會有區別的。
所佔的股份仍然是固定的,按照全村的人口數平均分配,但是購買股份的代價卻要高一些,合同上明確註明了,高出的部分將會由當年的分紅扣除,被劃入白鶴村的建設經費裡面。
對這一條規定,第二批加入的人雖然有怨言但是也無可奈何,村裡不可能違背全村大多數人的意見照顧他們的利益,這就跟當初的約定相矛盾了。
但是要注意到的是,既然白鶴村內部的人都已經認識到了當初不加入村委的改革計劃是一個錯誤,村外的人自然也不傻。
春節這段時間走親訪友,白鶴村裡裡外外的情況也算是被人摸得通透了,不說別的吧,農村人不講究那些虛頭巴腦的。
整個壩頭鄉,正月裡走親戚迎來送往的人也不少,有誰不羨慕白鶴村乾淨筆直的水泥路,一直從張壩公路通到各個大隊,尤其是大冬天雨雪天氣,而且路邊上那一片片已經變得茂盛起來的林木樹種,就是光看著心裡都舒坦。
也不講究什麼風景不風景的,在農村人眼裡,這些東西都是錢,都是生活的根本,一年到頭在地裡掏弄,為的是什麼?就是這一畝三分地裡刨出來的日子。
但是現在呢,人家地也不刨了,生活還變好了,眼瞅著馬上就要發達了,只要不傻,就看得到白鶴村的大變樣近在眼前。
因為還沒開年,白鶴村就到處都是人拉尺子量地,村外人不好問這是幹什麼,但是白鶴人也會傳出去的。
聽說白鶴村委開年就在開會討論,從今年開始白鶴村就要開始搞建設規劃。以後蓋房子不能亂蓋,要按照村裡的規劃,沿著張壩公路網,各個大隊要把地基面積丈量清楚,合理規劃本大隊的建設佈局,而且為了方便統一管理和集中,零星地散落在外的各家各戶要回到原大隊統一規劃。
這個工作量很大,並不是一兩年就能完成的,張文林打算在三年內形成白鶴村的新佈局,只要村裡的整體實力上來了,這些東西就是水到渠成的。
白鶴村公佈完接受並村的訊息後,外面一直在等接下來怎麼辦,但是令人越發詫異的是,似乎整個白鶴村的人都忘了這件事,一直到了將近二月底的時候,仍然沒有什麼話風出來。
反倒是有關白鶴村的各種改革和建設方案一個個都明裡暗裡傳了出來。
什麼街道綠化、大隊改社群、社群建設、通訊“村村通”,家電普及—一個個令人垂涎三尺的建設方案簡直就是挑動人的神經,不說人家能不能辦成,就是這份幹實事的幹勁兒那也不是他們比得上的,這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白鶴村有錢,能搞發展,只要白鶴村的張文林不倒臺,白鶴村就倒不了。
這樣一來,周邊的那幾個村子就顯得愈發地躁動了。
這其實也是張晨想出來的主意,白鶴村要並存顯然不可能去到處拉人並,反而要擺出高姿態,掌握主動,先把聲勢造起來,而且還要不斷放出誘餌,亮出籌碼來,讓別人並過來,這是策略。
當然,同樣一個招數,肯定不能用得太多了,一招鮮畢竟只能玩幾次。
所以在隔了十來天后,白鶴村終於丟擲了第二步方案,具體的內容不詳說,大概的意思就是聯合白鶴新村的改革方案已經獲得宜安市有關部門和領導的批准,由壩頭鄉政府負責監督和管理指導。
為了擴大改革面積需要,白鶴新村將會吸收周邊的塔前、毛領、劉楊三村以及白灣學堂中的一個地方併入白鶴村,但是前提是要對這四個地方進行綜合考核和比較,選擇條件最好的一個進行並村。
並村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