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訓練。主要強調車營、騎營、步營的配合作戰,車兵、騎兵、步兵、銃手、炮手的協同攻守。適合大規模的廝殺,重在練將。
其實這兩本書相互補充,《練兵紀實》講的是將領如何指揮整個戰役,《紀效新書》則說的是如何在戰役中士兵怎麼能夠佔據優勢,其實說起來,兩者缺一不可。
聽完戚老漢的介紹,李過心癢難耐,若是學會這樣的兵法,就能練成不敗的強軍。
戚老漢瞪了李過一眼“孽徒,還想造反!告訴你,現在這兵法你練不成!”
“師傅,怎麼練不成?”李過頓時心涼了半截。
“就說火器之類的,你自己能造麼?車騎馬炮,你養的起麼?”戚老漢說的是實情。
李過低著頭想,只要學會了,難道將來不能實現麼?
看到李過低頭吃癟,戚老漢高興起來“這下你還造反?”
“師傅,咱先別說造反的事,不知你見過後金兵沒有,那氣勢,那兵馬,可比我們強多了!至少我要對付他們吧!”李過一直記著後金的軍威。
戚老漢也臉色凝重起來“我也見到過,所以,我才在這極有限的條件下想出了這個辦法!”
第一百零一章 罵人的原由
戚老漢確實轉了性子,而且,這戚老漢倒是真的跟明朝的名將戚繼光有些關係,雖說不是直系,倒也真的學到了戚繼光練兵的精髓。
幾十年來,戚老漢一直想精忠報國,可是權宦當道,政路閉塞,戚老漢卻是報國無門。
戚老漢年輕時也懷著一顆雄心,曾去報考武舉,可是那一年戚老漢運氣背的很。武舉考試的第三名倒也識得些弓馬,考核弓箭的時候雖然箭支沒射中靶心,但好賴沒脫靶,而且他的父親也不過是個副總兵,將門虎子之類的話勉強說得過去。可是第一名和第二名就有些過分了,馬也上不得,弓也拉不動,只是因為這兩個人據說都是極有背景的文官。
戚老漢一甩袖子走了。也罷,這些個事說不清楚,倘若自己權柄在手,也是會提拔自己的人的。只不過做的有點過了。
於是,戚老漢便去了邊關,想用一刀一槍博取一份功名。可是幹了一個多月的小兵便不幹了,為什麼,幹不下去了。原來到了發餉的日子,戚老漢見沒動靜,便去討要兵餉。
“請大人按時足額髮放軍餉,否則長久下去,兵無士氣,怎能打仗?”戚老漢說的義正言辭。
“嘿嘿!”發軍餉的明軍軍官樂了“你他孃的小新兵蛋子,跟老子這樣說話,能吃上棒子麵稀粥還不知足?滾回去!別惹老子發火!”
戚老漢一時火氣,拿出兵器叮叮噹噹一頓打,將那個軍官和幾個護衛揍了個鼻青臉腫,然後搶了一匹馬,奪營而出。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戚老漢性子耿直,搞軍事行,搞政治不行。只是眼睜睜的看著國家彌亂,內憂和外患幾乎將大明朝摧垮,乾著急,一點辦法也沒有。
第一次看見李過,戚老漢見這個年輕人意氣風發、侃侃而談,心中那份喜愛自是不必去說。可是猛然間發覺李過是亂匪,希望頓時化作失望,心中那份懊惱更是無法言表。
正在懊惱之中,自己竟然被這個李過綁了票,戚老漢幾乎肺子沒被氣炸。
可是跟著自己又是喜歡又是憎恨的李過走了一圈河曲、府谷,戚老漢的心裡又發生了變化。若要百姓安居樂業,也真的只能是這個李過。
所以,這段時間戚老漢思來想去的,心情很複雜。要是跟著李過這樣造反,不行,絕對不行,怎麼說自己也是大明的子民。但李過說的、做的又很有道理,雖說李過的口氣很大,什麼治國平天下之類的話,戚老漢對此不以為然。
但是,光說府谷跟河曲這兩個地方,百姓確實安居樂業了。所以,即使為了這兩個地方的百姓,戚老漢也得做點什麼。更重要的是自己收了極其喜歡的外孫李太平和義女黃秀,不說幫別人,總得幫幫他們吧!
所以,戚老漢轉了性子,幫黃秀練兵,只為自己的女兒練兵,這樣自己的良心上也說的過去,自己也等於沒造反!
可是戚老漢對徒弟綁架師傅的事始終耿耿於懷,想想自己是如何流落到匪窩的,便想起李過。有時候心情不好,便對著李過破口大罵!
李過其實並不在意,可是跟著他的人卻都不幹了。幾個孩兒兵的中下層小頭目又一次聽說戚老漢又罵了李過,一時怒氣上湧,拿著刀要去找戚老漢理論。他們心想,你個老糟頭子,李過是說罵就罵的,那是誰?那是我們的親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