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失敗。劉邦能走到現在與他一直以來的堅持、隱忍和把握時機緊密關聯;而項羽走到這一步也與他一直以來的放縱、屠殺和錯失良機緊緊聯絡。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用在他兩個人身上無比恰當。
沒有援軍,沒有糧草,懸於孤城,狂人失敗的命運業已註定,只是等待最後的那一刻判決而已。可就在最後的判決到來之前,劉邦日子過的也不好受,因為他雖然不捱餓,但卻在受凍。
就在這膠著的日子裡,最後的判決還是到來了。
在楚漢僵持之中,韓信終於想到了個摧毀城內楚軍意志的辦法——唱歌,這似乎是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但最終證明這個辦法很有用。也有人說這個辦法是張良想到的,還有人說這是漢軍自動自發的,我不傾向最後一種,這種提法我覺得很無厘頭,不解釋。
在這個辦法的指引下,漢軍不攻城了,還辦了個音樂學院,挑選一些在漢軍的楚人,當了音樂系教授,開始在漢軍中普及音樂教育,專業內容——楚歌。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這些教授們的悉心教導下,廣大漢軍終於光榮畢業,隨便拉出來個人都能像模像樣地唱上兩句。
普及教育結束了,那的展示展示成果呀,因此韓信很有創意地舉辦了一次畢業典禮——在夜間開展楚歌歌唱比賽。楚歌是委婉纏綿的那種曲調,不像北方歌曲高亢嘹亮,更沒有我們現在的軍旅歌曲宏偉雄壯,但取得的效果卻比這兩種好的多。六十萬大軍扯著嗓子唱楚歌,把那個委婉纏綿的曲調唱的異常嘹亮。
歌曲是最能打動人心的東西,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對合適物件,唱合適的歌,最能引出埋藏心靈深處最隱諱、最秘密的情感。楚歌打動的不光是自己,也包括對方,因為項羽的軍士絕大部分都是楚人。隨著歌聲的傳來,連城內的楚軍也開始隨之應和,歌聲久久盤旋在垓下的上空。楚軍多日來緊繃的神經突然鬆弛了下來,士氣崩潰。
這嘹亮而委婉的聲音不光唱散了楚軍的心,也驚嚇住了楚軍的將領,更驚嚇到了項羽。金戈鐵馬、血染長沙,他毫不畏懼,可這委婉的曲調卻讓他驚恐萬分。對,是驚恐。項羽的第一反應是以為漢軍已盡得楚地,下意識地頹坐到了椅子上。完了,一切都完了。
深夜,驚恐的項羽輾轉難眠,起身與幾個嫡系將軍愁飲帳中。多年來的點點滴滴在腦子中盤旋往復,曾經出現過的人,曾經發生過的事,如同一場夢。有過亡命天涯,有過快意恩仇,有過傲視天下,可現在卻走到了窮途末路。一切都是夢,以噩夢開場,以喜劇表演,以悲劇落幕……
愁飲中,一個女人默默來到了他的跟前——虞姬。史書中對虞姬的記載很少,甚至連名字都沒能留下來,他的真實姓名一直是個謎。虞姬雖然在史書裡記載的很少,我們前邊也沒有加以介紹,可事實上這個女人很重要,她在項羽的心中絕對是他一生最為珍貴的主角。
通常電影故事裡會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英雄配美女,沒有美女繞懷的英雄似乎有些單調乏味。項羽是英雄,無論成敗都難以掩其耀眼的光芒,既然是英雄,我們的固定模式是不能打亂的。當然,電影裡的搭配方式要看導演的喜好,而項羽和虞姬完全出於自己的意願,因為這兩個人竟然是自由戀愛,在那個社會環境下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更為誇張的是,項羽英雄無敵,虞姬美豔無暇,天作之和,簡直絕配。
在江蘇常熟有座虞山,今是著名的虞山風景區,虞姬就出生在這裡。相傳虞姬出生時五鳳鳴宅、異香聞庭,長大後容顏傾城、才藝並重、舞姿美豔,並有“虞美人”之稱。能做為項羽唯一的女人,無論關於她的傳言是真是假,我在心裡都真心相信這個傳言是真的。
下邊這段故事很多出於野史,雖然我這本書基本是根據正史來的,但我思來想去還是準備把這段野史裡的記載講述一下,因為我相信這是真的,縱然是古人的虛構,我也寧願相信他是真的。
當初,項梁殺人避禍,攜項羽南下吳中會稽。虞氏當時為會稽郡吳中望族,項梁叔侄在此結交江東子弟,當然虞家的人就認識了不少,在這些人中有一個叫虞子期,他的妹妹就叫虞姬。
虞子期製造兵器遠近聞名,項梁叔侄為準備造反器具,沒少往虞子期家裡送銀子。後來項羽起兵後,兵力擴充至6萬,需要大量兵器,更是經常往返於虞子期家裡。據傳虞子期也是功夫了得的厲害角色,在野史中,把虞子期與季布、鍾離昧、黥布、龍且並稱為楚軍五大將。當然這是以後發生的事情,而在此時,虞大哥還是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