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邊講了很多人,但衡山王吳芮我們一直沒來得及介紹,雖然在前邊我們也有提起,但總是一筆帶過,給人感覺他可有可無,不算是個角色。如果你真的這樣認為,那是我的錯,是我介紹的不太到位。因為這個吳芮不光是個牛人,還是個好人,並且創造了個第一,是值得大記一筆的人物,為此我專設此節,讓這位大哥上臺表演。
吳芮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的第五世孫,實實在在的王族後裔。吳芮幼時聰穎,很受祖父疼愛。吳老先生整天沒事,抱著孫子給他講故事,故事的內容也並非虛構,而是祖上曾發生過的事情,從吳國曾有的輝煌和富饒開始講起,總結歷史上的種種教訓。由於吳老先生主修醫學,兼修棋藝、兵法,因此吳老先生很有創意地從醫學角度講解易學的辯證道理,從棋藝中講解祖先吳起的兵法、陣法。在不斷的陶冶中,小小的吳芮漸漸地超過了很多人。
公元前214年,也就是吳芮27歲時,他碰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抬高了他的身價,也開啟了他的視野,這個人就是徐福。徐福這個人非常出名,就是傳說為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藥帶著五百童男童女跑去日本,成了日本祖先的那個人。到底這些事是真是假,我不願意去考究,因為那是一個很龐大的課題,很多文人志士窮其一生都沒能弄明白,我不敢造次。就現有的史料記載,徐福出生在醫學世家,祖上是吳國御醫,其後人也是以醫傳世,可徐福卻是個雜家,涉獵廣泛,精通儒墨道兵醫各家所學,但最拿手的還是道家的東西,因為他最出名的身份是方士。
遇到徐福,是件好事,也是件壞事。好事是這個徐福懂的太多,在這段時間裡教給吳芮很多以往從沒接觸過的東西,開啟了他的視野,最為關鍵的是徐福教給他一項本事——守弱,這項本事一直陪伴著他,讓他順利地走到最後;壞事是徐福看中了吳芮的弟弟——吳莚,由於吳莚長期採藥打獵,練就一個好身板,因此徐福在徵得吳家的同意後,帶吳莚出遊,這一遊再也沒有回來。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由於南方百越之地民心不穩,秦廷採納李斯諫言,於公元前210年2月設立番縣,管理百越地區(轄區最南端已經到越南)。機構設定了,但秦廷不給任何財政支援,也不要求它向朝廷納貢,儼然一個小朝廷。由於吳芮前期的準備工作很充分,更兼有徐福的推薦,很幸運的成為番縣第一任縣令,當然也是秦朝時期番縣唯一的縣令。
當上縣令後,吳芮面臨一個選擇。當時秦朝以刑罰天下,功臣良將不得善終,上行下效,各級掌政者貪慕榮華,實行暴政,民怨載道。是跟隨秦廷苛政天下捎帶發些順風財,還是另闢畏途為民請命甚至貼上全家性命,這讓吳芮猶豫了好長一段時間。
也許你會問,為民請命怎麼就是畏途了呢?這得從當時的社會背景來進行分析。嬴政推行一個政策、徵集一些勞役絕不會跑來和他吳芮商量,這些政策下達後就必須的執行,就得折騰老百姓,就得勞民傷財。但如果不執行,那就不好意思了,你吳芮的脖子縱然是水桶那麼粗也經不住砍的。社會環境決定人的生存方式,在那個社會環境下,當個好官很難。
人生的道路在有些時候並不是自己能夠選擇和把握的,而吳芮決定把握自己的人生,他選擇了後者,因為他準備在番縣的自主政策上做些文章。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番縣政府成立後,吳芮自力更生辦了幾件漂亮事。
第一件事是建城,因為在這裡成立政府機構還是開天闢地頭一遭,連個像樣的辦公室都找不到,更別說文化娛樂中心、犯人交流場所什麼的了。番縣政府的選址讓吳芮動力一番腦筋,最終他看中了一個地方——鄱陽湖。隨後的一段時間裡,吳芮帶人以鄱陽湖為據點,靠岸建城,既方便搞生產,又便於搞防守,一舉兩得。
第二件事是剿匪。秦朝滅掉六國後,把老諸侯的貴族們趕的四處亂竄,很多人紛紛向南逃跑,奔到百越之地;再加上本土人天性生猛,不看書不看報,比較頑固,因此番縣政府成立後,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匪盜橫行,殺人放火之事層出不窮。為此,吳芮又榮幸地當上了剿匪總司令,帶著人馬爬山越嶺,四處悠轉,見土匪就砍,見惡人就抓。事實證明吳芮同志的剿匪成績還是很不錯的,因為透過他幾年的努力,土匪沒有了,縱然有也成了吳芮的朋友,不再鬧騰了,百越之地安寧了。
第三件事情是搞經濟。吳芮在剿匪的那幾年,很注重“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邊抓土匪,一邊抓經濟。抓經濟的具體辦法我不想多講,簡單點來說就是發展水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