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儲風聲剛傳出之時,呂雉就跑到劉邦跟前,驗證這個風聲的真實性,而得到的回答是——“子烏虛有之事,無需掛懷。”然而呂雉不是個容易糊弄的人,在以後的日子裡她一直關注著劉邦的一舉一動。
劉邦和蕭何對話的內容就這樣很快傳到了呂雉的耳朵裡,蕭何的引經據典和劉邦的不置可否都完完全全地展現在她的面前。這讓呂雉很生氣,她在心裡很輕楚:劉邦要有舉動了。
隨即,呂雉把大哥呂澤和二哥呂釋之叫到了跟前。
呂家叔侄紛紛表示要上書請願,決不允許劉邦這種卸磨殺驢的行為發生在太子的身上,也不能發生在呂家的身上。
就在這倆人熱情洋溢地抒發個人情感之時,呂雉伸手製止了他們:“此時,你們不宜上書,呂氏舊屬也不要如此。”
呂澤和呂釋之迷惑了,現在不說話,難道等著劉邦欺負?
然而呂雉緊接著的一句話揭開了謎團,“示弱群臣,收取人心,放出話去,就說‘太子何罪?’”。
真正的較量開始了。
三公進言,劉邦答覆:沒有此事。
要說皇帝親口否認了,也就該結束了,可事情不算完。
九卿上書,劉邦很生氣,這是搞什麼啊?剛放出點風聲,就這麼鬧騰,要是真著手,那還了得?因此,劉邦又一次答覆:沒有此事。
這一次,大臣們消停了。
要說試探的差不多,大家都反對,哪個兒子當太子似乎是無所謂的事情,就此打住不就得了?而事實上,此時的劉邦根本沒放棄換太子的想法,理由很簡單,戚姬在得到群臣一直反對的訊息後,在劉邦面前一直哭。劉邦把眼前的淚人看看,又把劉如意拉到跟前看看,又洗了一把臉準備進行下一步的鬧騰。
給你們面子,但不是怕你們,一國之君難道還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辦點事情?
隨即,劉邦下令召開廷議,京城千石以上官員全部參加。
廷議的通知下發後,與會人員都還不知道會議主題是什麼,一頭霧水的進入了會場。
剛剛落座,劉邦就直奔主題的為此次會議定了性——更易太子。
群臣被這突如其來的一棒打蒙了,仰著頭看著皇帝,還以為老大在拿他們尋開心。前一陣也是這位仁兄親口否認沒有這回事,不成想等到大家注意力分散了,卻又從他嘴裡提了出來。
先是一陣沉默,後是竊竊私語……
隨後,幾個小官先行發言了,他們在老大面前表示了不滿,把能想到的難聽話淋漓盡致地講解了一遍。
他們的表演讓劉邦的臉越來越黑,咬牙切齒地聽他們大放厥詞。就在劉邦的忍讓過程中,有位仁兄不合時宜地把“胡亥”這兩個字給帶了出來,這讓劉邦極為惱火。自己看中的“如意”兒子,竟然被你們說成了那個缺心眼的傢伙,不能不使劉邦有些憤恨。隨即,劉邦就表達了他的不滿。
待他們幾個人閉上嘴後,劉邦耐著性子問了一句“說完了沒有?”
幾個人沒鬧明白老大的意思,紛紛點頭表示完結。
他們的優良表現贏得了劉邦的獎勵:當場拉了出去,每人領五十下大棍子。要說這幾個人捱打是一點也不虧,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這些帶頭大哥都還沒說話,你們就嘰嘰喳喳地亂叫喚,不打你們打誰?“殺雞給猴看”正是如此。
劉邦雖然廢除了秦朝很多酷刑,但打板子這一項還是很頑固地保留了下來。看誰不順眼,就照屁股上來他幾十下,這是一個很實用也很解氣的好辦法,劉邦這麼多年來沒少打人,不過這一次算是很過癮的,因為他不光打了這幾個人。
見如此,呂澤、呂釋之、丁復等幾個呂家嫡系侯爺們紛紛站了出來,這些人終於找到了發洩機會,不過他們也很榮幸地領到了劉邦上述的獎勵。
如果劉邦不動刑,似乎整個會場還是比較有序的。可經他這麼一搞,效果適得其反。這一次,猶如茅廁炸了坑,會場秩序徹底亂了……
在哄哄鬧鬧的聲音中,樊噲、夏侯嬰、灌嬰等“劉家軍”們也站了出來,表達了他們反對的意見。
事情鬧到這地步,劉邦一咬牙準備狠到底。就在他準備叫那幾個站在門口比較忙活的守衛時,一個猛人站了起來,他的亮相,讓這樊噲等人的屁股少捱了一頓打。
站起來的叫周昌——御史大夫,這個職務就是讓他說話的。這個人嚴格意義上並不是“劉家軍”出身,而他說話的分量卻比在場的很多人都要重的很多,甚至要包括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