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烽煙再起—(十二)白登之圍(上)(1 / 2)

小說:兩漢往事 作者:閒雲漫關

冒頓這些年來是非常努力的,在漠北荒原追南逐北,逮誰滅誰,忙的不亦樂乎,終於把大匈奴推向了歷史的最高峰,也成就了他的不世之業。而我們另外一個主角劉邦也沒閒著,從最底層做起,一步一個腳印,連拉帶打,終於滅掉了幾乎所有的敵人,順利登上了帝位,實現了完美轉身。

兩位猛男都順利地解決了身邊的對手,各自都登上了人生的巔峰,目空一切地掃視著自己腳下的芸芸眾生。此時的他們都是愜意的,也是志得意滿的。

就在各自志得意滿準備享受勝利果實之時,突然發現了對方,發現身邊竟然盤踞了一個龐然大物,這讓他們都感覺很不舒服,在這個方面他們兩個人是有共同點的。雖然劉邦沒準備去大漠旅遊,當然冒頓也沒準備來長安遛彎,但他們都不願意看到一個強鄰威脅自己的安全。睡榻之側哪容他人酣眠!

這倆人雖然都看對方不怎麼順眼,但也沒曾想過一舉滅掉對方,這似乎已超出了各自的學術理論範疇。原因很簡單,劉邦對漠北那塊鳥不拉屎的地方不感興趣,而冒頓除過跑來搶點東西之外也沒準備長住。因此兩位猛男在僵持中怒視著對方,試探著對方,也防備著對方,但都沒敢做出過火的舉動。

然而,一個人的突然亮相打破了這種僵持,這個人就是韓王信。他這次成功地發揚了攪屎棍精神,連拉帶推,一陣牽線後,劉邦和冒頓終於登上了擂臺,開始了真正的對決。

這是一次危險的行為,如果按常理推斷,這次行為過後,失敗的一方可能會喪失和對方叫板的資格。當然,韓王信是希望冒頓選手獲勝的,因為只有那樣自己才能鹹魚翻身。

而事實上,韓王信一直期盼的情景沒有發生,不是那兩位大哥沒上擂臺,而是在擂臺上有人放了水,最終使這次規模空前的對壘成了一場水分頗多的表演賽。“打假拳”、“踢假球”這種事情在兩千多年前就能發生,難怪我們的國足會踢不出亞洲,這真是習慣經驗害死人呀。

我們廢話也說的夠多了,那就請兩位老大上擂臺吧!

公元前200年冬,劉邦親率大軍越過句注山直指平城。從敲打韓王信開始直到此時,劉邦仍一直保持這全勝的記錄,這讓劉邦有些忘乎所以。

兵法雲:“驕兵必敗!”這句話劉邦是曉得的,可在這些完勝的記錄面前,他忘記了這句話的精髓,也沒沉下心去考慮出現這種狀況的緣由,只得出了個結論——冒頓不堪一擊。

而冒頓這次表現卻出奇的優秀,他繼續發揚收拾東胡王的手段,頻繁示弱,引誘劉邦。就在劉邦進軍的途中,他派去老弱殘兵,多方阻攔,但每次剛一接戰,扭頭就跑。

這種頻繁的騷擾、潰退、再騷擾、再潰退,讓劉邦煩不勝煩;更重要的是那些攀胳膊吊腿的老弱病殘,實實在在的迷惑了劉邦。最終他傳下了一道軍令——全力追擊,一舉滅敵。如果劉邦知道這道軍令會帶來什麼後果的話,打死他也不會這麼張牙舞爪的。

劉邦帶領的這支軍隊是個多軍種部隊。當然也不是什麼海陸空三棲,只是步兵、騎兵、車兵三個原始軍種的混合體。總的來說步兵人數最多,最少佔總人數的2/3;至於車兵那只是這支龐然大物中的星星點綴,根本沒被搞成獨立兵團;騎兵那就要少的多了,最多不超過10萬人。

大家看到此,也許會很迷惑,人家冒頓40萬騎兵,你用10萬騎兵和人家對砍,腦子灌水了吧?縱然把20萬步兵派上去,讓這些大哥提兩條腿在野地裡和人家的大馬賽跑,不該是發了瘋吧?

事實上,劉邦不是腦子灌水,也沒發瘋,只是被蒙了兩眼。因為前段時間冒頓把精兵良將隱藏的太好,劉邦派出去的明探、暗探所得到得訊息是“匈奴兵十餘萬”。如果把這個數字和劉邦帶來的人數加以對比的話,漢軍似乎會穩贏。

當然,劉邦此時對他的這支多兵種部隊是抱著很大信心的。他的打算是用10萬騎兵去和匈奴人對砍,20多萬步兵、車兵在四周佈防吶喊,從而一舉殲滅其有生力量,剪除眼前這個禍胎。

介紹到此,本次pk的結果已毫無懸念。

但劉邦不同於常人。如果只搞數字遊戲,似乎展示不了他異於常人的魄力,前邊提到的那道極為要命的軍令,就充分展現了劉邦這方面的能力。

劉邦的軍令下達後,漢軍全速向平城全力進發了。

當然,代步工具的不同,跑出來的效果也就不盡相同了。劉邦騎的是馬,因此他帶著10萬騎兵馬不停蹄地首先趕到了目的地,而那20萬仁兄則很無奈的用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