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1 / 2)

小說:兩漢往事 作者:閒雲漫關

申屠嘉踱到大殿中央,承上奏本。他洪亮的聲音開始在大殿迴響,“臣彈劾內史晁錯……私鑿廟垣為門,此乃謀逆之舉,應交廷尉論處。”

申屠嘉的確夠狠,拿“謀逆”兩字往晁錯頭上扣,明顯是要把他弄死的節奏。

“有這麼嚴重?”

“有!損毀宗廟,有悖神靈,辱沒列宗,此大逆不道之舉,應誅三族。”

實際上,漢律是有一條相應規定的:損宗廟者,誅殺。而此時申屠嘉卻不滿足於此,他要讓姓晁的永世不得翻身。

要說申屠嘉也並不是沒揣摩皇帝的心思,只不過他沒覺得這個新皇帝有什麼了不起。

此時的劉啟的確沒什麼了不起,剛繼位不久,朝廷裡很多事情還是靠申屠嘉來支撐。

申屠嘉雖然個人能力不是太強,但身為三朝老臣,勢力範圍盤根錯節,不可小覷;現在又與御史大夫聯手(他自己認為的),大有讓新皇帝坐冷板凳的意思。這個跟隨過劉邦的80多歲的老頭,有點倚老賣老,甚至沒把三十出頭的劉啟放在眼裡。這對他來說,不是一個好兆頭。

劉啟沉默一會,突然問道:“廷尉可知曉此事?”

此時的廷尉叫張歐,是個官二代,老爹張說曾跟劉邦打天下。張歐主攻法家學說,漢文帝對他比較欣賞,讓他“以治刑名言事太子”。劉啟繼位後,趕走張釋之,讓張歐接任廷尉。然而,這個人雖然學的是法律,但心腸很軟,做事溫和,在廷尉的位置上渾渾噩噩地混了幾年後,劉啟找了一位狠人接替了他。

廷尉張歐連忙站了出來,“臣知曉。”

“把此事講給大家聽一聽。”

張歐和申屠嘉對視一眼後,扭頭把晁錯鑿牆破洞的經過進行了宣貫,最後得出個結:“私毀宗廟者,誅殺。”雖然他沒有申屠嘉出手那麼狠毒,不過最終目標也不無二致。

劉啟掃視了一下群臣,“大家都這麼認為?”

當即就有幾個人站出來贊同,隨後是一陣竊竊私語,再後來是一片嘈雜的附和聲。

晁錯滿心的愧疚和絕望。愧疚是給劉啟的,自己捅了個窟窿,讓老大和滿朝文武對峙,的確該愧疚一把;絕望是送給自己的,一腔抱負未展,卻已臨近鬼門關。

劉啟冷笑地掃視了一下群臣,大殿又恢復平靜。而劉啟卻仍默不作聲,輕撫桌案,話裡有話地說道:“意見一致?真是難得。”

劉啟把目光停在了一直默不作聲的陶青身上,冷笑道:“朕繼位來,今天是最為熱鬧的一次早朝。”把聲音提高了兩個分貝,“御史大夫?大家都很忙,你也來講兩句?”

一直裝聾作啞的陶青突然被皇帝點了名,心頭一震,不能再置身事外了,兩邊討好就是兩邊不落好。

事實上,並非劉啟一個人希望陶青說話,申屠嘉也正有此意。明明昨天商量好的,可事到臨頭你卻成了悶葫蘆,太不地道了。

大家也許會很疑惑,“早朝”進行半天,“三公”裡邊的丞相、御史大夫都亮了相,為何沒見太尉的身影?實際上,此時根本就沒有太尉,當初劉恆罷了周勃的官後,就一直讓“太尉”這個崗位閒置著。也就是說,現在的“三公”,就申屠嘉和陶青兩人。

這也正是申屠嘉的如意算盤。

這個大殿,劉啟老大,申屠嘉老二,陶青老三。劉啟剛當皇帝沒幾天,根基不穩。整個朝堂絕大部分都是老二、老三的人,只要這兩個人聯手,將有足夠實力和老大博弈,砍掉晁錯的腦袋,不是太困難的事情。

和陶青的聯手,申屠嘉有一些把握的,畢竟共事多年,且昨天也交換了思想,準備充足。因此,他急盼著陶青出來說話。

在一片期盼的眼神中,陶青走到了大殿中央,回身看了一眼身邊的申屠嘉,然後向劉啟一躬,清了清嗓子,“內史有過,但開鑿處為宗廟外牆,或許沒如此嚴重,可予以斟酌。”

這句話一出口,申屠嘉勃然大怒,老臉漲得通紅。“斟酌”?昨天干什麼去了,當時點頭贊同,現在卻唱反調。他還第一次發現這老傢伙如此油滑。

申屠嘉衝陶青吼道:“外牆不是廟垣?”

陶青卻老臉一拉,慢悠悠地反問道:“若有人在內外牆中間空地取走一抔土,難道也是私毀宗廟?”

申屠嘉愣了一下,“鑿牆和取土何能相提並論?”

“為何不能相提並論?”

“你,你……”

劉啟笑了,“御史大夫所言甚是,於外牆立門,雖未有先例,但不至於違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